药物降压谨防四大误区

  □ 张铭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最具普遍性的慢性疾病之一,但是对于降血压,尤其是药物降压,人们普遍存在四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长期服药伤身体

  对于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来说,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服药对稳定血压、预防并发症、降低死亡风险至关重要。高血压本身不可怕,甚至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长期不服药控制血压,就有可能损伤脏器,引发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脑出血、心肌梗死、脑梗死、冠心病、肾衰竭等。很多患者及家属会担心长期服药损伤身体,特别是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负担。目前临床使用的大多数降压药,已经被证实长期服用不会影响肝脏功能,极少数药物如使用后出现不良反应,也可在医师指导下通过调整用药种类或剂量及时干预。而对于肾脏功能,长期服用降压药反而能减少高血压对肾脏功能的损伤,有效起到保护作用。

  误区二:血压下降后即可停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服药一段时间后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就误以为高血压已经痊愈,自行停药。这种做法非常危险。降压药需要长期规律服用,才能在患者体内持续发挥药效,使血压处于平衡稳定状态。如果患者擅自停药,体内药物浓度突然降低,打破平衡状态,会使血压反弹,波动过大的血压容易刺激血管,增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发生病变的风险。已有多项研究显示,擅自停用降压药或服药不规律,导致血压忽高忽低,更易对人体造成损伤。

  误区三:服药过早易耐药

  从药物作用机理角度来说,降压药并不会引起明显的耐药性。患者或家属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误解,是因为服用某种降压药一段时间后,有时会出现血压控制不佳,需要增加药量的情况。这种现象是因为高血压对血管造成的损害是不可逆的,随着患者年龄增长、身体衰老,高血压病情也会逐渐进展,原有的用药剂量可能无法有效控制血压,因此就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调整用药的种类或剂量。这种情况与身体产生耐药性没有任何关系。另外,确诊高血压后应尽早在医师指导下规律服药,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肾衰竭等并发症,拖延用药时间,只会使病情进展更快。

  误区四:单纯依靠食疗降血压

  民间流传很多食物可以降血压,如芹菜、洋葱、苦瓜等。血压变化虽然与饮食习惯有关系,但研究已经证实,没有任何单一食物能够起到降血压的作用。以芹菜中所含的芹菜素为例,一项以小鼠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结果表明,需要连续多周摄入大剂量芹菜素,才能起到使小鼠血压降低的效果。通过剂量换算,人体想要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需要持续数周每天摄入1.5kg以上的芹菜。与此同时,芹菜中含有丰富的钠元素,人体按以上剂量摄入,非但不会起到降压的效果,反而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因此,科学控制血压,绝不能依赖于某一种或几种食物,患者要在医师的指导下坚持药物治疗,并配合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作者系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延伸阅读

  日常降血压小贴士

  ●规律服用降压药,经常测量血压并定期复诊;

  ●每餐多加一份蔬菜水果,每周多食用几次粗粮和坚果,每天多喝一杯低脂牛奶;

  ●每天至少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健步走、慢跑、骑行等,每周进行3次力量训练;

  ●戒烟、限制饮酒,少食用加工食品;

  ●注重休息,保证充分睡眠,注意保暖。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hangye/baojian/2022-02-14/57029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