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多因素共振驱动品牌中药价值重估 普涨后或分化加剧

  • 2022-01-06 10:24:25    和讯科技
  • 小关
  • 品牌

  财联社(长沙,记者 黄路)讯,因迎来政策红利期,近期全面走强的中药板块,1月5日出现集体回落。中药板块后续机会几何?

  有券商医药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在政策鼓励下,中药行业具备持续向好的产业逻辑支撑。目前71家上市中药公司中,拥有中药创新药和古典配方品种的公司数量并不多。最为直接受益的是拥有极强品牌性的中药企业,板块普涨过后分化或在所难免。

  中药行情“降温”,长期向好逻辑不变

  持续了数日的中药“热”后,1月5日该板块遭遇“寒潮”,佐力药业(300181)(300181.SZ)、佛慈制药(002644)(002644.SZ)、九芝堂(000989)(000989.SZ)、健民集团(600976)(600976.SH)等跌幅居前。行业分析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中药板块此前关注度很低,这次受政策利好因素刺激,第一阶段中药股不管质地良莠,出现系统性补涨行情,有资金推动因素。但长期看肯定会出现分化,真正值得投资的中药公司并不多。

  回顾过往几年,中药板块鲜有人关注,持仓占比从2015年的20.1%降至至2020年2.7%。截至2021年Q3,中药板块在机构(前十大)所有医药板块的持仓中所占的比重仅达到2.2%。

  从行情启动节点来看,仅两个月时间,申万中药指数从去年11月初的7000点涨至最高8976点,涨幅约28%。中药板块现普涨行情主要因集采温和降价消息提振,叠加近期多家中药企业发布涨价通知、创新中药加速审批上市等利好消息推动,导致相关个股开始倍受关注。

  上周国家医疗保障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药传承意见》,作为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医保、医疗服务、支付端等多方面对中医药进行了规范和支持。

  此外,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个省份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中医药改革示范区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建设主体,鼓励在中医药服务模式、产业发展、质量监管等方面先行先试。

  湖南一家老牌中药公司内部人士对财联社记者表示,近期出台的一系列与中药行业相关的利好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中药的重视程度。中成药等药品纳入集采范围,有望促进中医药进院、拓宽放量渠道。此外政策加强对上游中药材的监管,利于缓解中药企业的成本压力。指导意见给予了中药极高的特殊性待遇,可以上调价格,保留饮片和颗粒的加成,并且在医保经费偏紧的情况下,没有控费天花板。

  而另一家中药公司相关人士则对记者表示,近期相关利好政确实是支持中药行业做大做强,反过来也侧面体现了中药行业多年来相对化药处于弱势地位,除了少数头部品牌中药厂商有提价外,对于多数中药公司而言,提价难度其实不小,另外还将面临上游药材成本端上涨和集采降价的双重压力。从消费习惯看,年轻人更愿意接受见效快的西药,中药普及推广并非朝夕之间可改变。多重政策利好推出要落地,并带来公司经营层面改善预计不会那么快。

  对于行业内公司给出的不同看法,华安证券医药首席研究员对财联社记者分析称,中药行业能否持续向好关键是看对这个产业的支持力度。多项实际政策的落地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方向,未来预计会有更多实质性的政策出台促进中医药发展。在顶层设计和政策鼓励下,中药市场仍会呈现稳步增长之势,行业具备持续向好的逻辑支撑。

  他认为,71家中药公司中,手中拥有中药创新药和古典配方品种的公司并不是很多,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是中药临床试验较多、研发实力较强的企业。最为直接受益的将是拥有极强品牌性的中药企业,通过品牌延伸构建大健康产业。

  普涨过后估值已不低,后期迎业绩验证阶段

  这一波中药股的上涨,核心逻辑是政策驱动,加上涨价下优质公司的经营改善。中药板块经过一轮快速普涨后,估值优势已开始弱化。券商统计数据显示,中药板块市盈率已从2020年7月相对医药整体超过40%的折价修复至略微溢价的水平。截至2022年1月4日板块阶段峰值,中药板块的市盈率已达35.1倍,略高于医药整体的估值。

  从近20日涨跌幅榜的上市公司看,精华制药(002349)、龙津药业(002750)、华森制药(002907)、佐力药业、上海凯宝(300039)涨幅均超过50%,且市盈率均高于行业平均水准。

  原料价格上涨是部分公司产品涨价的主因。提价是把双刃剑,短期并非一定立竿见影并带来业绩的大幅提升,太极集团(600129)就公开表示,近期已对藿香正气口服液的出厂价格调整上涨12%,单价从19.8元-26.2元涨至21.8元-29.2元,本次调价可能对市场销售有一定影响,对公司未来业绩产生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国泰君安最新观点认为,中药板块相对医药整体的极值折价已显著收敛,虽有少量个股估值仍低于板块均值,但其整体估值性价比正在逐步消失,后续需得到业绩的验证,尤其短期少数公司提价逻辑也随着财报季渐行渐近即将接受验证,这或将推动个股分化。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pinpai/2022-01-06/56491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