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破解一类罕见白血病诊疗难题 创新疗法获国际权威期刊发表

  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是一种罕见且“狡猾”的成熟T淋巴细胞增殖性肿瘤,缺乏诊断特异性标志物,尚无高效靶向药物治疗。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施均教授团队在T-LGLL的诊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发表于《细胞》杂志系列子刊Cell Reports Medicine。研究发现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G1(KLRG1)可作为白血病克隆性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并提出新的靶向抑制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药物可以高效治疗难治性患者。

  研究亮点

  T-LGLL患者发病年龄多数在60-70以上,疾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其“狡猾”程度常常远超想象,早期诊断识别难以实现。更棘手的是,由于缺乏白血病特异性标志物,精准诊断T-LGLL充满了艰难与挑战:临床诊断常需结合流式细胞术与T细胞克隆性分析,存在将反应性增生误判为白血病的风险。

  研究团队通过历时四年的研究发现,KLRG1表达缺失可作为T-LGLL特异性诊断标志物,有望进一步提高T-LGLL诊断准确性,减少误诊率。

  针对现有常规免疫抑制剂治疗缓解率低、起效慢的困境,团队发现KLRG1阴性的T大颗粒淋巴细胞持续存在与PI3K信号通路异常活化密切相关。基于此,研究团队首次将高选择性PI3Kδ抑制剂林普利塞应用于难治性T-LGLL临床治疗探索。

  结果显示,患者的总体缓解率达到88%,一半的患者在治疗后两周内迅速实现血液学缓解,表明PI3k δ抑制剂林普利塞是治疗难治性T-LGLL的一种有效且安全性良好的方案。

  研究团队目前正在推进更大样本量的II期临床研究,以进一步验证该疗法的长期疗效。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kuaixun/2025-03-28/71921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