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总额529.6亿美元 西成药出口增速15.5%

  • 2024-10-17 08:55:06   
  • 李明朝
  • 快讯

  今年上半年,我国西药进出口总额529.6亿美元,虽较去年同期下降2.5%,但降幅相比前期已有明显收窄,显示出市场正逐步趋于稳定。其中,出口额269.7亿美元,同比增长2.0%;进口额259.9亿美元,同比下降6.8%。按照当前的进出口态势推测,全年西药外贸总额将维持在1000亿美元以上,进出口增速或将回归至一个更加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从外贸平衡数字看,西药外贸接近贸易平衡的状态,进出口贸易差值在10亿美元左右波动。自2020年起,西药外贸格局悄然生变,由以往的贸易逆差逐渐向贸易顺差过渡。特别是在2021—2022年,贸易顺差更是达到百亿美元以上,随后迅速回落,在2023年短暂出现逆差。今年上半年,西药外贸再次趋于平衡,实现9.8亿美元的顺差。

  进出口市场各具特色

  从进口市场来看,前十大市场进口额占我国西药进口总额的80%,集中度很高。

  值得关注的是,爱尔兰近年来医药产业发展迅速,凭借其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优惠的税收政策、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吸引了众多国际制药企业设立生产基地,包括辉瑞、强生、罗氏、诺华和艾伯维等大型跨国药企,以及药明生物等多家中国企业。自2023年起,爱尔兰首次超越德国,晋升为我国西药进口第一大市场。

  上半年,我国从爱尔兰进口西药48.8亿美元,同比增长8.5%。其中,生化药占比最高,进口额36.9亿美元,以疫苗产品为主;西成药和原料药进口额分别为7.4亿美元和4.5亿美元,虽占比不高,但增长迅速,增速分别为49%和112%,是拉动我国自爱尔兰进口西药的主要动力。

  相较于进口市场,出口市场集中度适中,前十大市场出口额占我国西药出口总额的52%。印度和美国是我国西药出口前两大市场,上半年我国对这两大市场的出口额分别为33.6亿美元和30.7亿美元;位于西药出口市场第二梯队的是韩国、巴西、荷兰、日本、德国。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的市场共有43个,说明我国西药产品在国际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

  挖掘特色原料药潜力

  原料药长期占据我国西药出口主导地位,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80%左右的高位,西成药与生化药占据剩余20%左右的市场份额。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格局在2021年因疫苗出口的显著增长而略有变化,原料药出口占比一度滑落至60%。但自2022年起,该品类出口占比迅速恢复,体现出我国原料药在全球产业链中稳定的市场地位。进口方面,原料药稳定保持着约20%的进口份额,近年来未发生显著变化。

  从去年开始,原料药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成为争夺市场的常见策略,尤其是在大宗原料药领域,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已近乎白热化。上半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额213.4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出口量同比增幅达到23.4%,出口价格降幅明显。印度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鼓励支持其国内医药制造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国际原料药市场的竞争态势。进口方面,上半年我国原料药进口额51.8亿美元,同比增长2.8%;进口量同比下降2.6%,进口价格小幅上涨,与出口均价的下降形成对比。

  面对日益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和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企业仅靠单一品种维持长期竞争优势已变得愈发困难。因此,深化战略规划与拓展多元化产品管线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Evaluate Pharma数据显示,2024—2026年,全球将有18个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药品专利到期,这为仿制药市场扩容提供了新的机遇。原料药企业要想持续发展,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在稳固既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积极挖掘特色原料药和创新原料药领域的市场潜力,开辟新的增长点,以差异化策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例如,今年2月,多肽原料药龙头企业诺泰生物宣布与博济医药签订1.08亿元(含税)的《技术服务(委托)合同》,委托博济医药提供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临床研究服务;4月,翰宇药业全资子公司翰宇药业(武汉)有限公司与DS3 RX LLC签订《产品供应协议》,获得约1.62亿元~1.74亿元的GLP-1原料药订单。

  西成药外贸未来可期

  今年上半年,我国西成药外贸总额145.8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仅占四分之一,但同比增长达15.5%,出口潜力正逐步释放。

  据统计,自2021年7月以来,我国已有8款原研创新药进入海外市场,其中7款已授权给国际合作伙伴,在研产品数也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百济神州美股财报显示,上半年其BTK抑制剂泽布替尼全球销售额总计达11.26亿美元,同比飙升122%。目前,泽布替尼已在全球超过65个市场获批多项适应证。随着更多创新药企业新药研发管线的不断丰富与深化,在不远的将来,我国西成药出口或将迎来快速增长期。

  进口方面,上半年我国西成药的进口额与进口量均呈下滑趋势。究其原因,一方面,国家通过一系列精准有力的政策措施,如集采常态化、医保支付体系改革,以及激励跨国企业在华生产境外已上市药品等措施,激发了国内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活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进一步加速了医疗健康领域的国产化进程。另一方面,面对集采,跨国药企的表现不尽相同,部分企业积极通过价格调整策略争取中标机会,以维护市场份额;而另一些企业则可能出于对全球价格体系或成本控制因素考量,未能如愿中标。随着集采政策下未中选药品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强,未中选的高价进口药难以维持在地方的挂网销售,比如辉瑞的希舒美在第九批国家药品集采中落选,又因高于上海红线价失去相关公立医疗机构销售资格。在医药控费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焦点的背景下,跨国药企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以确保在全球医药市场中保持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

  生化药外贸不断扩容

  此前在Nature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2021年7月至2024年1月中国创新药研发情况。文章显示,细胞疗法、基因疗法、双抗/多抗、抗体偶联药物、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和核酸药物等研发数从613个增加至1709个,已超过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总数,增速为179%;疫苗类产品的研发数也从90个增加至276个,增速为207%,可见近年我国生物制品的研发速度突飞猛进,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临床研究和商业开发市场之一。

  近年来,生化药进出口对我国西药外贸的贡献不断加大。上半年,生化药进出口额118.5亿美元,同比增长2.8%。其中,疫苗产品进出口额35.7亿美元,同比增长4.3%。HPV疫苗进口额占比较大。HPV疫苗对生化药外贸的贡献不仅体现在进口方面,出口方面,万泰生物、沃森生物的二价HPV疫苗相继通过了WHO PQ认证;万泰生物产品还陆续获得了摩洛哥、尼泊尔、泰国、刚果(金)、柬埔寨和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的上市许可。

  多肽类药物也是研发热点。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属于成熟的产品管线,进出口表现良好,并以胰岛素类似物为代表的肽类激素原料进口中独占鳌头,其所在的其他多肽类激素(HS编码)上半年进口额为12.3亿美元,占原料药进口总额的13%,带动原料药进口整体平稳增长。上半年,多肽类激素出口额为8.2亿美元,占激素类制剂产品出口额的94%,同比增长81%,而其出口量增幅也超过50%。GLP-1药物是当下最火热的多肽类产品,国内外企业纷纷布局该类产品的原料药生产。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当前GLP-1药物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但未来两年可能集中放量生产,企业需要充分评估市场走向,合理安排研发生产计划。

  随着对外贸易的蓬勃发展,我国医药企业正积极融入全球医药产业链,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共同促进医药技术进步。这一过程不仅促进了我国医药产业的国际化进程,还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药品的可及性,使更多高质量的医药产品惠及全球患者。

  (作者单位: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kuaixun/2024-10-17/69913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