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前期科普系列四:子痫前期高危人群筛查

一、子痫前期早期筛查的意义

01、早筛查、早预防、早治疗,有效阻断疾病发生发展,减少不良妊娠结局

子痫前期尤其是早发型子痫前期是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重要原因。该病一旦发生,临床治疗以降压、解痉、镇静等期待治疗措施为主,在孕妇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延长孕周, 提高围产儿的成活率,而终止妊娠是治愈该病唯一有效的方法。孕34周后发病的孕妇, 在终止妊娠后具有较好的母婴结局,而在孕34周以前,尤其是在孕28周以前发病的孕妇,则病情进展急剧,治疗棘手。子痫前期的早期筛查、早预防、早治疗,是阻断疾病发生发展、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理想方案。

02、阿司匹林预防性治疗子痫前期,需要筛查高危人群

低剂量阿司匹林(每天75mg)是唯一一种有充分证据支持的用于子痫前期预防性治疗的药物,但是并不建议全孕妇范围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子痫前期的预防。研究显示,在低风险人群中普遍阿司匹林预防,出血性事件和产后出血的风险增加。多个指南推荐低剂量阿司匹林用于子痫前期高危人群的预防性治疗。

 

二、子痫前期的筛查策略

01、推荐全孕妇范围内进行子痫前期筛查

子痫前期的筛查建议在全孕妇范围内进行,旨在评估个体发病风险,筛选高危人群,实现子痫前期的早期干预,改善母婴结局。

02、建议采取“两阶段”的动态筛查模式

根据2019年国际妇产联合会(FIGO)的建议,子痫前期的筛查可于孕早期人群采取“两阶段”筛查模式,即在对整体人群进行一级筛查后,进而在中等风险以上人群进行精度更高的二级筛查。

 

三、传统的子痫前期筛查方法

目前,用于子痫前期的传统筛查方法包括了基于单因素模型(母体风险因素、血清蛋白、尿液错误折叠蛋白等)和多因素模型(母体因素、平均动脉压(MAP)、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PI)、血清蛋白 )两类。

01、母体风险因素

常见的母体风险因素包括:孕妇既往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年龄、体重、产次、孕周、人种、家族史、个人史(如慢性高血压,偏头痛,糖尿病,肾脏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等(见本公众号往期文章:子痫前期的高危人群)。单一母体风险因素划分高危人群的筛查方式对于子痫前期的预测效果不佳。

02、血清蛋白

妊娠早期的胎盘局部缺血缺氧造成氧化应激增加,进而引起广泛的全身炎症反应,严重影响血管生成因子的信号传导,继而造成全身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因此这一过程中所涉及的血清蛋白胎盘生长因子(PIGF)、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sFlt-1)等被用于孕20周后的子痫前期的诊断或筛查,但是孕早期子痫前期的筛查特异性差,检出率低。

03、平均动脉压(MAP)

妊娠期新发高血压是子痫前期的特征性表现,因而孕妇血压的监测对于子痫前期的筛查与预测具有天然的敏感性。实验数据证明平均动脉压(MAP)在妊娠期高血压的预测中较单纯收缩/舒张压具有更好的表现,因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筛查中。

04、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PI)

子痫前期的胎盘病理提示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异常,其血流阻力明显增加。多普勒超声评估⼦宫动脉⾎流阻抗可⽤于替代衡量⼦宫动脉重塑程度。持续⾼阻抗⾎流及异常流速波形均为胎盘发育不良的证据,其中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PI)可作为量化值用于预测子痫前期风险。

05、多因素模型

大量实验数据证明,单一风险因素预测子痫前期风险具有局限性,无法满足临床工作需要,为提⾼⼦痫前期预测准确性,将孕早期母体风险因素、MAP、UTPI、血清蛋白等多个变量相结合,其预测价值具有显著优势。

 

四、子痫前期筛查新技术

传统的子痫前期筛查方法,单因素模型虽然方法操作简单,但是,仅针对妊娠早期临床危险因素评估,并对风险因素进行独立处理和分析,对子痫前期的预测效果较差,假阳性率高,不能提供患者特有的风险信息,易忽视高危患者或者造成过度预防。多因素模型虽然综合评估了多种变量,预测效能更高,但鉴于UTPI、PlGF不是常规检查项目,提高了检测成本和操作复杂程度。近年来国内外一些研究团队致力于子痫前期早期筛查新方法的开发和临床转化,旨在提高子痫前期高危人群筛查,发病风险预测以及不良妊娠结局推断的准确性。这些新技术包括cfDNA 甲基化、cfRNA、多组学等风险预测模型。

01、基于cfDNA甲基化的风险预测模型

子痫前期的发生与胎盘发育异常密切相关。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胎盘的发育伴随着剧烈的基因表达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基因组DNA会发生特殊的化学修饰-甲基化DNA。国内研究团队通过比较不同早期胚胎和胎盘发育阶段的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水平,发现在胎盘分化相关基因上,子痫前期胎盘的甲基化发育过程显著滞后于正常胎盘,并证实了子痫前期的胎盘具有特异的甲基化缺陷。通过检测胎盘的甲基化状态,间接表征胎盘的发育情况,可准确预测孕妇子痫前期(尤其是早发型子痫前期)的发病风险。

02、基于cfRNA的风险预测模型

国内研究团队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呈现了子痫前期患者中不同类型血浆游离RNA分子的转录组图谱,发现了在子痫前期症状出现前一些差异表达基因可区分早产型子痫前期和健康样本,基于此特征开发的预测模型,可实现在症状出现前对早产型和早发型子痫前期的风险预测。

03、基于多组学的风险预测模型

基因组学研究提示子痫前期具有遗传易感性,DNA甲基化失调可能导致胎盘发育缺陷。转录组学研究提示miRNA调节血管生成途径从而导致子痫前期发病。蛋白质组学重新将子痫前期分为“胎盘”、“母体抗胎儿排斥反应型”、 “细胞外基质相关”、“代谢”四个亚类。代谢组学讨论了子痫前期患者氨基酸、脂肪酸代谢变化的潜在影响。微生物组学揭示了肠道、阴道微生物菌群诱发妊娠期高血压的理论机制。国外研究团队对血压正常和子痫前期孕妇的生物样本进行多组学(转录组、蛋白质组、代谢组、脂质组和微生物组)联合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组学的单独预测能力,建立了综合多组学的子痫前期风险预测模型。

 

子痫前期小课堂

问:什么是平均动脉压(MAP)?

答:平均动脉压(MAP):MAP由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读数计算得出。测量到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将由风险计算器自动转换为MAP。

问:平均动脉压(MAP)如何测量?

答:MAP的测量方法:休息5分钟后,同时测量两臂的血压,每隔1分钟记录两组血压。需要四组收缩压和收缩压测量输入风险计算器,最终的MAP测量(四组测量的平均值)将自动计算,以计算患者特定的风险。

 

参考文献

[1] 蒋荣珍,钱智敏. 子痫前期的预测、预防研究现状及进展[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9,18(6):605-612. 

[2] Poon LC, Shennan A, Hyett JA,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FIGO) initiative on pre-eclampsia: A pragmatic guide for first-trimester screening and prevention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Int J Gynaecol Obstet. 2019 Sep;146(3):390-391.

[3] Zhou S, Li J, Yang W, et al. Noninvasive preeclampsia prediction using plasma cell-free RNA signatures. Am J Obstet Gynecol. 2023;229(5):553.e1-553.e16.

[4] Marić I, Contrepois K, Moufarrej MN, et al. Early prediction and longitudinal modeling of preeclampsia from multiomics. Patterns (N Y). 2022;3(12):100655.

[5] 叶云贞, 周琼洁, 肖喜荣, 等. 子痫前期预测和预防的研究进展[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 53(6): 1012-1015.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kuaixun/2024-08-17/69285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