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的医疗方案是乡村的最优解吗?一线医生支援呼吸科真实故事

  • 2023-01-06 22:00:02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问:在医疗条件有限的乡村,“抗生素四件套”是不是最有效的方案?张文宏的医疗方案推行上难点在哪?

答:前段时间刷屏的《赤脚医生打赢逆风局》就提到乡村医生治疗新冠“四件套”: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退烧药。

这篇文章能成为爆款,是因为满足了不少人的想象——高手在民间。最美味的珍馐藏在穷乡僻壤,最神奇的医生隐于深山老林,最能打的武者则是衣衫褴褛的乞丐。当然,农村医疗基础条件差也是不容忽视的。

在较真的医生@庄时利和看来,一种病如何诊断、该做哪些检查、什么阶段做什么治疗,并非医生拍脑袋决定的,而是需要遵照诊疗指南,否则就会乱套。

参照新冠爆发以来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的指南,都不会有“抗病毒+抗生素+激素+退烧药”这种简单粗暴的治疗方法。

国家卫健委对抗生素使用非常慎重,强调避免不恰当使用抗生素,除非有临床证据和影像学表现支持细菌感染存在。这也成为后来所有国家的共识,包括我们国家的诊疗指南直至第九版都在强调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生素。

至于激素,并非不能使用。在WHO和中国的指南中,强烈推荐重症/危重症患者酌情使用激素,可以降低病死率。但也应该注意非重症患者使用激素是有条件的。因为激素本身也可能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

这个四联疗法,在任何时候都错得离谱。这种治疗病例在没有严格对照、没有数据统计,你想怎么说都可以,但是用来反驳正规指南,那就是误导大众。

来源:较真的医生(腾讯新闻较真平台《较真的医生》栏目官方账号)

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诊疗方案(试行第十版)》出炉,和第九版比有哪些变化?

一、调整疾病名称

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病毒不断变化,奥密克戎毒株成为主要流行株后,病毒致病力减弱,感染人体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仅有少部分感染者会进展为肺炎。

二、不再判定“疑似病例”

诊断手段日益丰富,诊断效率的不断提高,目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可通过核酸和抗原检测等实现及时、快速、准确诊断。绝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出现不能明确的情况。

三、新增新冠病毒抗原检测阳性作为诊断标准

抗原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新冠病毒感染者特别是传染性较强的感染者,能够通过抗原检测得到及时诊断。且考虑到多数感染者居家治疗,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方便感染者进行快速自我检测。

四、进一步优化“临床分型”

随着病毒不断变异,特别是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病毒致病力逐渐减弱,大多数感染者症状较轻,发生肺炎的比例大幅降低。为更好体现疾病特点,十版方案对临床分型进行了调整,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危重型”。

五、不再要求病例“集中隔离收治”

随着乙类乙管措施的实施,新冠病毒感染者可根据病情救治需要选择居家治疗或到医疗机构就诊,各类医疗机构均可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

六、进一步完善了治疗方法

1. 将我国已批准上市的抗新冠病毒治疗药物纳入新版诊疗方案。

2. 完善了重型、危重型病例诊断标准和预警指标,将未全程接种疫苗的老年人加入重症高危人群,将生命体征监测加入重症早期预警指标。

3. 强化新冠病毒感染与基础疾病共治理念。

4. 优化了儿童临床表现和救治相关内容,对可能出现的急性喉炎、神经系统并发症等特殊情况提供治疗方案。

5. 完善了中医治疗相关内容。加强了对重型、危重型病例中医药救治指导,增加随症用药方法,更加贴合临床。

七、调整“出院标准”

不再对感染者出院时核酸检测结果提出要求,而是由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新冠病毒感染、基础疾病或其他疾病诊疗及健康恢复状况等进行综合研判。

八、调整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

医疗机构内感染预防与控制有关内容进行了调整:

1. 进一步落实门急诊预检分诊制度,做好患者分流。

2. 加强诊室、病房、办公室和值班室等区域清洁消毒和通风。

3. 根据暴露风险落实医务人员个人防护要求。

4. 规范处理医疗废物,落实患者转出或离院后的终末消毒。

问:“最近医院只有一个科,呼吸科”,“新转岗”呼吸科医生是一种什么体验?

1.

是的,现在整个医院可以说基本上只有一个科室:呼吸科!

因为新冠基本上以影响呼吸系统为主,导致现在医院基本上都围绕着呼吸系统在运转,包括新开设的发热门诊,以及急诊,ICU,甚至临时开放权限,让外科科室去住呼吸科病人,可以说是从未有过的新情况。

不过,对于呼吸系统,做得最多的就是胸部CT,基本上现在CT已经是高负荷运转,包括放射科的成员们,基本上都在写胸部的片子,十分辛苦,时间看久了眼睛特别累,尤其是找肺部小结节的时候,写一上午眼睛都看花了,现在也看到很多放射科医生在配眼药水临时拯救自己的双眼。

我们超声科说实话起到的作用不算多,但是现在这段时间做心超的人特别多,因为很多人都是阳性之后发现自己胸闷气促心悸等情况,都来检查心超,检查一个心超要花较长的时间,大家也都很辛苦,一直坐在检查床旁没有时间喝水,所幸大部分来看的病人都没有什么问题。

接下来的趋势谁也不清楚,但是有一个方法是人人都可以做到的,每个人都做到正确戴口罩勤洗手,会极大地减少感染的风险,保护自我的同时也可以保护家人朋友。

来源:超声科李医生(知识官,超声科医生)

2.

2003年我刚刚上班第二年,在北京的“非典”病房里当住院医的时候,也是早上接到通知,中午就上岗了,这次接到进入新冠病房的通知时,我刚刚阳了,第三天,浑身肌肉酸痛。只能又在家躺了两天才上岗。

对于一个拿着内科专业执照的医生来说,肺炎是个大学本科实习和住院医规培时就应该掌握的常见病。所以,我对于内科医生“跨专业”来干呼吸科医生的这个说法,并不是很认可。

毕竟,专科医生不能把自己定位为“人体某部位维修工”。我们所受的医学教育是个有着整体观的教育,从解剖、生理、生化这些基础课,到内外妇儿这些临床课,我们学了这么多,就是为了日后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能视野开阔。

现在,这个抗疫战场也真是检验我们当年学习成绩的最好的考场!

来源:肝病医生闫杰(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专家)

3.

朋友们都知道,这一波疫情对三甲医院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其中不只是呼吸科,很多其他科室的医生压力也倍增。

我是一个重症医学科医生,每天都要接诊大量的新冠病人。这些病人对机械设备的需求量都很大,我们每天都不停地服务需要机械通气的病人。同时需要统计每个病人下机的时间,预计病人的恢复情况,来进行各种调整,以满足庞大患者量的需求。

科室的医生每天都需要加班,好在大家对这一波疫情增加的工作量毫无抱怨。我曾经跟科里的医生说,我们一生能经历几件大事,这一波疫情就是我们人生中难得经历的一件大事。几十年之后,我们再回想我们在为这个国家、这波疫情、这些人民所做的努力,所有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这波疫情,作为科室主任的我,工作量也特别大。每天清晨四点来钟就需要起床,对科室病人一天的治疗进行规划,工作到晚上6:00~7:00。而且,每天都要向上级部门汇报科室的病人情况、设备使用情况、资源调配情况。

这些日常工作,对我和临床医生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每次在开会的时候,上级领导都强调说,我们这一批工作在一线的人,不许任何人因患上疾病而倒下。但是这种工作强度,让我对我的医生们感到很担心,很多医生都是长时间带病工作。

但我们相信,疫情终归会过去,我们一定能重新迎来幸福的生活。

来源:神外医生张伟(知识官,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神经外科医生)

4.

第一波疫情巨浪并没有冲垮我们的医疗体系,原因除了大部分轻症患者居家治疗节约了大量医疗资源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医院的快速调整扩容。

比如罗医生所在的医院就执行了全院一盘棋,所有科室床位均优先用于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收治,这相当于给医院呼吸科快速实现了10倍以上的床位超级扩容。

而所有非呼吸科的医生,也都由有过各疾控中心、方舱医院实际支援经验的医护人员严格带队,执行协和医院、华西医院等全国顶级医疗机构诊疗经验集中培训,这种统一、高效的诊治培训也让拥有规范诊疗能力的“呼吸科新医生”迅速实现了10倍的快速扩容。

正是有了这样的“床位+医护”的双重扩容护航,最终保障了“较重+重症”患者的应收尽收,避免了医疗灾难,我们的医疗体系与人民一起,成功扛过了第一波巨浪冲击。

来源:皮肤科罗翔医生(皮肤科主治医师)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3-01-06/62200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