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患病率增加20倍,怎么防住“主动脉瓣疾病”

  • 2022-09-27 22:00:09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受访专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副主任医师 王梦龙

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高阳

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的动力泵,瓣膜是控制血流的“阀门”。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人员最新分析发现,过去30年,我国主动脉瓣疾病患病人数增加20倍,且随着老龄化的加快持续上升。研究还发现,与主动脉瓣疾病死亡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高收缩压、高钠饮食和铅暴露。

患病、新发病例都在上升

非风湿性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NR-CAVD),是一类由于主动脉瓣叶钙化进行性加重,导致瓣叶变形、开闭功能异常,最终引起左心室流出道狭窄、血流动力学紊乱的一类疾病,是主动脉瓣狭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影响老年人群。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人员在《中国循环杂志》发表“1990~2019年中国及全球非风湿性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负担研究”论文。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发现,1990~2019年30年间,我国主动脉瓣疾病患病人数从1.8万例增至 86.8万例,增加约85万例;年龄标化患病率从2.12/10万升至42.75/10万,增加19.2倍。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主动脉瓣疾病年龄标化发病率升高6.74倍。

进一步分析发现,无论是患病人数、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男性总体高于女性,且预后更差。新发病例人数最多的年龄段集中在55~59岁,患病人数最多的年龄段为65~69岁。有研究表明,随着老龄化加快,预计今后50年,70岁以上患者会增加2~3倍。患病率随年龄持续上升,给医疗体系带来巨大挑战,给民众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

高收缩压为主要危险因素

既往认为,非风湿性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NR-CAVD)是跟衰老相关的退行性改变。但随着研究深入,目前认为,瓣膜内皮损伤、脂质沉积、炎症细胞浸润、血小板活化以及铁沉积等机制共同参与了其发病进程。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急性心血管病救治中心副主任医师王梦龙告诉“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记者,由于中老年人群是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高发群体,这些慢性病的存在进一步促进了内皮损伤、脂质沉积等病理进程的发生发展,因此也成为患病、发病的峰值人群。

该研究发现,与主动脉瓣疾病死亡相关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是高收缩压、高钠饮食和铅暴露。其中,高收缩压是主动脉瓣疾病患者死亡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由这三种危险因素导致的NR-CAVD死亡人数,分别占总死亡人数的37.8%、15%和3.5%。

纵观1990-2019年,高收缩压导致的NR-CAVD死亡人数在持续上升,铅暴露总体下降,高钠饮食在波动中下降。2004 年后,高收缩压对于我国NR-CAVD患者死亡的“贡献占比”显著高于全球,且仍在不断升高。

王梦龙指出,随着居民健康素养的提高,我国居民饮食中钠摄入量在降低,但高血压的控制情况却不乐观,高血压患者亦是NR-CAVD的高风险人群。我国健康与营养调查1991-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从1991年的14.77%上升到2015年的32.67%,25年间增长17.90%,这也提示,临床中应高度警惕高血压患者发生NR-CAVD及相关的不良结局。

早预防,保护“心门”不受损

王梦龙介绍,非风湿性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有一个较长的发病期,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无症状。可一旦出现症状,患者的临床情况将急转直下,表现为呼吸困难、心绞痛、黑懵、晕厥甚至猝死。对于主动脉瓣狭窄的患者,如不及时手术,2年生存率为20%-50%;对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患者,一旦出现症状,年死亡率大于10%,心力衰竭发生率大于20%。

“目前尚无抑制瓣膜钙化进展的有效药物,因此,对于目前尚无NR-CAVD的人群,需要培养并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与行为方式。” 王梦龙建议:

低钠饮食。饮食上要少油少盐,减少高脂食物摄入,多吃蔬菜水果,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避免肥胖超重。

加强筛查。定期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等相关检查,加强对瓣膜疾病的筛查,对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对于发现存在瓣膜问题的中老年人群,定期随访评估瓣膜病变程度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需要干预的患者,建议尽早接受外科或者介入手术。

管好慢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控制好血压、血糖,做好慢性疾病的管理,对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帮助。▲

责编:王晓晴

主编:屠丽美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9-27/60635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