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确诊多动症,我终于找到自己作为学霸却人生艰难的真相

  • 2022-09-24 08:00:12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多动症”一般是淘气、成绩不好的孩子的标签。

但实际上,有些成绩好的孩子也可能患有多动症。甚至一些看起来“和常人没什么差别,只是有点小毛病”的成年人,也是多动症患者。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位“不典型”多动症患者——迪伦·罗森(Dylan Rosen)的故事。下面是他的自述。

故事:从一年级到30岁,我与多动症无声的斗争

小学的时候,我就有非常典型的多动症症状。但我成绩特别好,老师们也总说我很聪明。

到了中学,我的学习也很好,甚至有一个学期每次光荣榜上都有我的名字。

但是当我从初中升到高中的时候,一切都变了。我的成绩一落千丈,从A降到B,再从C到D。

与此同时,我的人际关系也发生了变化,老朋友离我而去,又交不到新朋友。我感觉自己特别孤独,是个隐藏在人群中的小透明。我越来越不自信,还患上了抑郁症,被一种可怕的感觉折磨着。

学业压力太大,我考得越来越差,再加上家里父母对我的期望很高,我的情绪越来越消极。

有一个学期,当我把考砸的期中试卷带回家后,爸妈威胁要把我送去职业技术学校,我害怕极了——在我从小长大的地方,读一所上不了台面的学校,这在当时我的心里,就是“一败涂地的标志”。

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却不明白为什么爸妈从来看不到这些努力,他们只看结果。

我努力去完成每天的功课,但最后终于厌倦了这一切。我找到了更刺激的东西——比如打游戏。我一学习就犯困,即使在最用功看书的时候,我依然会睡着。

图片来源:123RF

后来,我的校园生活还出现了其他的问题。不知道该怎么管理时间,更不知道怎么去计划安排要做的事情。这些事对我来说是非常艰巨的任务,我想破脑袋也不知道怎么去完成。

15岁的我,觉得自己一文不值,非常孤单。我经常哭,感觉自己是个很差劲的人,我妈还会骂我,甚至挥起拳头打我。那时他们已经离婚了。

16岁以后,我离开我妈家,搬进了我爸的新家里,这段时间情绪好一些了,成绩确实有所提高。

但关于我的成绩,我爸的态度和我妈、我继父都一样——哪怕我尽力去考了,得了个C,但他们还是觉得不够好,看不到我的努力。我也一直以为是我不够努力。

比如,我在看化学题的时候,眼睛会感觉很累,然后只能停下来。我感觉这是一种羞耻,对自己很失望。

多年持续的负面反馈,让我失去了自我。仿佛全世界都在我耳边说:“就算你其他科目都得了A,但你的数学还是C,这就是你的失败”。

我就这样跌跌撞撞考进了社区大学。但高中出现的问题,到了大学仍然在继续。我休学了一两个学期,考了几门课,最后得了个F。

看到其他的同龄人都毕业了,我却没能像他们一样正常完成学业,我感到很挫败。直到5年以后,我才拿到了副学士学位证(类似于中国的大专文凭),那时我已经结婚了。

但我的心理健康问题还在继续。抑郁症困扰着我的生活,影响了我和新婚妻子的关系,也影响了我的工作。我却还没有准备好去接受治疗。

刚结婚的头几个月,我就被辞退了,可能是因为我做事的速度达不到要求。比如,我经常找不到办公用具,或者没办法快速理解一些事情,老板就对我破口大骂。

我并不是自甘堕落、不想当一个好员工,但就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做什么都会搞砸。感觉这个世界很冷漠,总在处处为难我,和我作对。在这段时间,我开始焦虑。

大概3年以后,我和妻子过不下去了,决定离婚。接下来,我决心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

2006年夏天,我开始去找家庭医生治疗焦虑症,还去看了一位治疗师,是她帮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我们第二次见面时,她让我做了一份问卷,然后告诉我:“你从小就有多动症,已经患病很久了,这是跟着你一辈子的病。”

就像在沙漠里终于遇到绿洲,我恍然大悟、如释重负。

又过了几年,我过上了还不错的生活,买了一套公寓,还拿到了学士学位,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了。

但就在同一年上班后,我又被解雇了,因为没有按要求完成工作。

图片来源:123RF

我一直在想,那些本来愿意照顾我的人,为什么后来却被我越推越远。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即使没确诊为多动症,他们也没办法靠近我——其实,不是他们不理我,而是我自己被学业上的负面情绪吞噬了。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我。

所以,多动症真的会对生活造成多方面的毁灭性打击,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不是别人不认可我的努力,而是我的病带来的阻力,让我再努力也没办法完成一些事情。

因为跟妈妈关系不好、总是达不到妈妈的期望,我一直有种深深的不安全感,想把这份缺失找补回来。

如今,我的生活终于有了更多正能量和希望。

我依然期待着再次结婚,但我也清楚,想找到一个有安全感又能理解我的爱人,是很难的事情。

我参加了一个“一对一”帮扶困难儿童的公益团队。我帮扶这个小朋友身体不太好,我希望帮他治病、健康快乐地成长。我很开心能带着他玩,还送了他一些小时候没收到过的礼物。当然,团队的人会告诉我,互动时要注意哪些界限。

当小朋友跟团队主管说他很爱我的时候,我的心都化了。

现在,我又加入了一个多动症患者的网络互助社区,终于感觉自己不再孤单。我们都是一群默默与疾病作斗争、平凡又伟大的人。

无论我之前经历了什么,失去了什么,现在,我想我终于得到了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那是爱、支持与接纳。

科普:你所不知道的多动症

多动症,医学上叫注意力缺陷障碍(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之一。

最早在3-6岁就会出现症状,一般会在儿童时期第一次被诊断出来,而且往往会持续到青春期和成年期。

多动症有三种不同的类型。具体是哪个类型,就看患者身上哪种类型的症状最突出。

1. 注意力不集中为主(注意障碍)

这类患者并不“多动”,可能是班上不起眼但又比较努力的孩子,很难让人联想到多动症、从而容易得不到诊断。

主要表现为不专心,很容易分心或忘记日常生活的细节。自己很难组织或完成一项任务、去注意细节或听从指示等(比如听不清老师布置的作业)。

2. 过度活跃/冲动为主(活动过度)

这一类患者就是大家字面上理解的典型“多动症”了——坐立不安、话很多,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比如吃饭或做作业的时候)。

比较小的孩子可能会不停跑、跳或攀爬。患儿会感到焦躁不安、容易冲动,经常打断别人、抢人东西,或在不恰当的时候说话,没有耐心,不喜欢排队等待、不愿听指示,和其他人相比,容易发生更多事故和伤害。

3. 混合型

这类患者上面两种类型的症状都有,没有哪个最突出。

多动症的原因和风险因素还不太清楚,但目前研究发现,遗传在其中占主导作用。

甚至还可以这样说——多动症患儿的父母,自己也更有可能是成年多动症患者。

其他可能的原因还在研究中,比如脑损伤、母亲孕期或年轻时暴露在有风险的环境中(比如铅污染)、孕期喝酒和吸烟、早产、低体重儿等等。

但一些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比如“多动症是因为吃糖太多、看电视太多、成长环境不好(比如生活条件欠佳或家庭情况混乱)引起的”,并没有得到科学研究支持。

当然,这些或许是“雪上加霜”的因素,会让某些多动症患儿的症状恶化。但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证明它们是“导致多动症的主要原因”。

图片来源:123RF

过去20年,在美国儿童和青少年中,多动症的诊断呈上升趋势,其中一部分原因是过度诊断。

比如,一旦老师怀疑孩子有多动症,就会联系家长,建议他们带孩子去看病。

另外,在美国,还有一些家庭的家长比较焦虑,哪怕孩子只有轻微的症状,也会带去医院诊断,希望给孩子服用治疗多动症的药物,甚至借此提高孩子的专注力和成绩。但这样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消极心态、学习成绩下降,还会被药物副作用干扰,如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

当然,也有一些家长讳疾忌医,很抵触带孩子去看精神心理方面的疾病,导致一些症状和损害更严重、更需要治疗的孩子却得不到治疗。

更可悲的是,很多人误以为“多动症是小孩的专属”。其实,一些成年人也患有多动症(同样的,不一定是“多动”,而是缺乏注意力),却一直没被诊断出来。

比如,很多成年患者在工作中表现时好时坏,经常失业;管理日常事务的能力很差(比如做家务、交水电费等),人际关系有问题,可能有长期的挫败感、内疚或自责感。

这些症状可能会导致各方面的问题,比如因此丢了工作、在婚姻中出现过多的矛盾冲突和痛苦、由于冲动消费负债累累,或是由于成绩不及格在大学里留校察看。

老年患者的症状可能不一样,比如可能会极度不安,或是精力旺盛地活动而使他人筋疲力尽。

虽然有的症状从儿童早期就很明显了,但有些患者可能要到很晚的时候,才会出现重大问题。

就像本文的主角迪伦·罗森一样,有些人非从小常聪明、有才华、学业表现很好,就把多动症的问题掩盖过去了,老师家长都不会觉得这是问题。可能直到高中、大学或找工作之前,他们都不会遇到太大的问题。

另外,有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可能提供了很好的保护支持,这样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多动症症状的影响。但是,一旦他们开始成年、独立生活了,问题就慢慢暴露出来了。

总之,不管什么年龄,如果生活中遇到了类似的重大问题、怀疑自己有多动症,建议及时去心理精神科就诊,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女子“反酸烧心”主动去医院检查,竟救了自己的命

16岁,我得了社交恐惧症,连教室都不敢进

36岁,天生没有子宫的她怀孕了

……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9-24/60584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