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斯坦福团队构建迄今最复杂的合成微生物组
- 2022-09-12 10:00:09 腾讯健康
- 健康
▎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最近十余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肠道微生物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数百种细菌居住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影响着神经发育、癌症免疫疗法应答等方方面面。同时,粪便移植也在癌症、代谢疾病、衰老等病症的治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
不过,在目前的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中,存在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对于极为复杂的微生物组,科学家无法系统研究其中不同成分的功能。举例来说,目前的粪便移植研究会直接引入个体完整的微生物组,科学家可以知道这个微生物组与癌症的治疗有关,但在这几百种细菌里,究竟是哪些细胞、分子在起作用就无从知晓了。
在一项发表于《细胞》的研究中,来自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团队打破了这样的局面。他们的破局方式是人工培养、合成微生物组,并且构建了迄今最复杂、完备的合成微生物组。该群落由119个细菌物种组成,移植至小鼠体内后,能执行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组功能。
由于科学家可以根据研究的需要任意添加、移除或是编辑特定的细菌种类,合成微生物组可以让科学家更清晰地理解微生物组与健康的关联,最终开发出全新的微生物组疗法。
这项研究由Michael Fischbach教授领导,他们从零开始培养单一的细菌物种,并将它们混合,构建出合成微生物组。
虽然听起来像是在调配鸡尾酒,但这项工作远没有那么容易。由于不同细菌在肠道中占据着各自的生态位、参与特定的反应,因此研究团队需要确保最终的混合物稳定、平衡,不会因为某种细菌而影响到其他细菌的功能。
为此,研究团队决定从最常见的微生物出发,他们将希望寄托于人类微生物组计划(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 HMP),这个由NIH主导的项目对超过300位成年人的完整微生物基因组进行了测序。
研究团队从中寻找人们普遍拥有的细菌。最终,他们选中了超过100种菌株,它们出现在至少20%的HMP参与者的肠道内。经过一些调整,最终确定了104种细菌,分别培养、最终混合形成hCom1(human community one的简称)微生物组。
▲这项研究构建了复杂、完备的合成微生物组(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这个合成微生物组能否在真实肠道环境中立足?作者利用小鼠进行了检验。他们将hCom1引入一批小鼠体内,这些小鼠已经事先经过改造,体内不含任何细菌。结果,hCom1中98%的细菌物种在小鼠肠道中立足,并且相对含量在两个月后仍能维持不变,展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不过,相比于天然的微生物组,这个合成微生物组可能仍然缺失某些功能。于是,研究团队利用天然的人类微生物组,对hCom1进行了迭代完善。
通过粪便移植,他们将完整的人类微生物组引入上述拥有合成微生物组的小鼠体内。在小鼠的肠道中,已经共存了数十年的人类微生物组,与仅仅共存几周的合成微生物组相遇。这时,合成微生物组是会被天然微生物组摧毁,还是仍然能保持主导地位呢?
试验结果是后者。最终的微生物群落中,只有10%的细胞来自人类微生物组。
有理论认为:任何细菌在加入现存的群落后,只有能够填补此前未被占据的生态位,才能存活下来。因此,这10%新立足的细菌,或许就能填补合成微生物组缺失的功能。
由此,研究团队将这些新立足的细菌与合成微生物组混合,迭代出由119种细菌组成的新群落,命名为hCom2。相比于hCom1,其功能更加完备。
▲实验流程示意图(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接下来,研究团队验证了hCom2的保护作用。他们用大肠杆菌感染微生物组为hCom2的小鼠,结果和拥有天然微生物组的小鼠一样,它们也能够抵御感染。
基于这个模型,研究团队可以通过删除、修饰特定的细菌,来明确究竟是哪些细菌起到防御作用。作者表示,目前他们已经初步锁定了几种细菌,并计划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资料:
[1] Alice G. Cheng et al,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in vivo augmentation of a complex gut microbiome, Cell (2022). DOI: 10.1016/j.cell.2022.08.003
[2] Stanford researchers construct most complex, complete synthetic microbiome. Retrieved Sept 6th, 2022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63938
更多推荐
点个“在看”再走吧~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9-12/60416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取消三级医院普通门诊,一二级医院会迎来机会吗?2022-09-12 10:00:09
- 北京9月11日新增15例本土确诊病例 均为隔离观察人员2022-09-12 10:00:09
- 《细胞》:斯坦福团队构建迄今最复杂的合成微生物组2022-09-12 10:00:09
- 重庆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例 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例2022-09-12 10:00:08
- 放下手机吧!电子屏幕的蓝光可能加速衰老,新研究发现关键线索2022-09-12 10:00:08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
12345连续三次不处理怎么办,1天打3次12345有什么后果?
2022-05-20 09:55:29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10:33:42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小剂量,大能量!久哥他达非拉片5mg-OAD规律/灵活抗ED!
2022-07-20 16: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