萎缩性胃炎,是胃变小了吗?病情能够逆转吗?

  • 2022-07-30 18:00:03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萎缩性胃炎,这个疾病名称,大家可能不会感到陌生。不过,普通百姓对于萎缩性胃炎,也存在着多种认识。有人觉得,这种病,就是胃部发生了炎症,时间久了,胃就萎缩变小了。还有人说,这种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还会发展为胃癌,所以,得了这种病,就没啥希望了。那么,哪种说法有道理呢?萎缩性胃炎,会不会发展为胃癌?还有实现病情逆转的希望吗?咱们现在就为大家解释相关的要点。

慢性萎缩性胃炎,从病理角度看,是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黏膜变薄,而基层增厚。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发生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而这两种病理变化,已经被确认为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萎缩性胃炎,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医治,存在着诱发胃癌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萎缩性胃炎诱发胃癌,是相关性,而不是必然性。研究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程达到5到10年时,发生癌变的概率为3%到5%,病程超过10年以后,发生癌变的概率约为10%。如果萎缩性胃炎,发生轻度异形增生,10年内的癌变率为3%至11%,中度异型增生时,10年内的癌变率为4%至35%,重度异型增生时,10年内的癌变率为10%至83%。因此,确诊为萎缩性胃炎之后,每隔3到6个月,需要做1次胃镜检查,必要时,需要做胃黏膜活检,观察病变的发展情况,及时发现癌变迹象。

由于萎缩性胃炎的主要病变,发生在黏膜上皮及腺体,因此,会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减退、上腹胀痛、恶心、嗳气、烧心、腹泻等症状,个别患者还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以及消瘦和贫血表现。值得注意的是,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症状与胃镜检查发现的病理变化之间,不是成比例的对应关系。病理变化严重的患者,可能症状并不明显,或者,症状显著,但是,没有发生胃黏膜萎缩。由于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才是癌前病变,因此,判断癌变风险的依据,是胃镜及黏膜活检结果,而不是患者的症状。患者不能因为症状不严重,就忽视胃癌的预防。

从致病机理的角度来看,萎缩性胃炎的发生,是胃内的攻击因子与防御修复因子失衡所致,而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主要的攻击因子,大约80%的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而且,长期感染会增加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风险。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萎缩性胃炎发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及时根治,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萎缩性胃炎。研究发现,大约50%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会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此外,自身免疫状态、胃及十二指肠反流、酗酒或爱好刺激性食物、长期服用解热镇痛剂等药物,也会导致胃黏膜发生炎症及萎缩。

随着年龄的增长,胃黏膜萎缩的比例,也会相应增加。研究发现,大约26%的慢性胃炎,是萎缩性胃炎,但是,在70岁到80岁的老年人群中,这个比例会上升到60%到70%。因此,胃黏膜萎缩,也是1种生理性的自然老化过程,如果是青年人或中年人发生萎缩性胃炎,就需要针对病因,及时治疗,延缓病情的发展。研究表明,找准病因,规范化治疗,尤其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且改变饮食习惯,避免进食刺激性及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物,注意保养,较大部分的胃黏膜萎缩及肠化生,具有实现病情逆转的希望。

大家都知道,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治疗,主要是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养胃,需要依靠内调外补。内调,主要是改善生活习惯,比如,细嚼慢咽,减少粗糙食物对胃的刺激,饮食节制,切勿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戒烟戒酒。外补,主要是增加营养成分的摄入。补充硒,可以清除促进细胞老化的自由基,增强免疫能力,具体方法是增加蘑菇、鱼等食物的摄入量。补充叶酸,可以促进DNA的合成与修复,防止细胞癌变,具体方法是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量,或者直接服用叶酸片。补充维生素C,可以防止亚硝胺的合成,降低癌变风险,具体方法是适当增加猕猴桃、番茄、鲜枣、橘子的摄入量。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7-30/60145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