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变异或将长期存在,我们该如何应对?|新京报专栏
- 2022-07-22 20:00:15 腾讯健康
- 健康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关方面要根据病毒特性采取不同的应对举措。
▲资料图:核酸采集人员正在为一名小朋友采集咽拭子。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文 | 张田勘
7月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冠病毒的变异将长期存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应该不会是最后一个变异株,因此对于新的变异株的监测,对于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力的影响,将是中疾控长期的关注重点。
这个判断是基于过去和当前疫情的分析,来预测新冠未来的发展。面对这个现实,不只是疾控和医疗卫生部门,普通公众也要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让防疫与正常生活、工作达到最佳平衡点。
尊重科学,做到心中有数
无论是专业工作者还是普通公众,对于病毒不断变异这一未来趋势,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科学,理解病毒和传染病的一般规律,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才能有正确的应对之道。
病毒感染人和其他宿主,是为了生存,但在遭遇宿主的免疫系统反击,尤其是人类还有疫苗和药物的阻击之后,病毒必然会变异,从而或多或少突破免疫屏障,才能重新复制和生存。
具体到新冠病毒的变异,也有其独特性。病毒的变异可以遵循几种方式。一是在各方面变得更强,如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方面都变得很强,对人类造成更大的灾难,如中东呼吸综合征(由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CoV引发);二是在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方面都变得较弱;三是在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中有些方面强,有些方面弱。
类似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情况目前并没有在新冠病毒的变异中出现,而新冠病毒在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各方面都变得较弱的情况还没有出现。现阶段奥密克戎的变异,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变得较强,但致病力或毒力较弱。
世界各国的一些新研究和临床情况证明了这一点。首先,病毒的变异还只局限在奥密克戎,没有发展出新的大类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是以希腊字母来命名新冠变异株的,直到现在,还只有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5个大的变异株。
只是在奥密克戎这一变异株之下产生了较多的亚株,如西安出现的BA.5,成都报告的BA.2.12.1,兰州报告的BA.2.38等,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
▲资料图:居民排队提交身份信息,采集咽拭子。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其次,国内外的临床治疗情况也表明,虽然这些奥密克戎的变异株传播力较强,基本传播指数较高,达9.5,而且有一定的免疫逃逸力,但是其致病性并没有提高,与原始毒株和德尔塔变异株相比,致病力还下降了。
与以往的疫情高峰时期相比,南非、葡萄牙、欧洲和美国等国BA.5毒株造成的重症率、死亡率和住院率,都呈下降趋势。南非以前的BA.1感染高峰期时,住院和死亡人数的7天平均值分别为222人和36人,但在BA.4/5感染高峰期,住院和死亡人数的7天平均值分别为66人和9人。
另一方面,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依然有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最近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得出的结论是,3剂mRNA疫苗接种对3个最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BA.4,BA.5,BA.2.12.1新的变异株依然十分有效。
同时,这些变异病毒结合人肺腺癌细胞系CaLu-3的能力下降了,这也解释了它们的致病力为何下降,即不能侵害肺脏。这与武汉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的判断是一致的,BA.5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基本一样,不会引起肺部症状。
因时而变,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对于病毒的变异,重要的是,承认这个现实,公众要做好长期应对病毒的心理准备,政府部门同样如此,做好防疫的准备,只不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根据病毒特性采取不同的应对举措。
一方面,专业人员需要对变异病毒进行长期监测,临床也需要不断总结治疗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专业人员的研究和防治新发现也要用以指导全社会的防疫,同时,还需要研发针对新冠变异株的疫苗。
在社会层面,最重要的是,要依据新冠防治的指南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意见,制定对应的防疫政策,把防疫对人们生活、经济发展和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面有序开放商业、交通、娱乐;另一方面,为风险最大的人接种疫苗和加强针,在整个人群中建立“免疫墙”。
公众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到常戴口罩,勤洗手,减少聚集等。当然,即便感染新冠,只要科学应对便不必感到害怕,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公众也要从观念层面解除对阳性感染者的歧视,尽可能地消弭偏见,别让阳性感染者被动承担“社会性死亡”的恶果。
说到底,坦然地面对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做到生活、工作和防疫并行不悖,就可以像面对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异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一样。
撰稿 / 张田勘(科普作者)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赵琳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7-22/60028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紧急提醒!家长别再采野生蘑菇了!已有孩子中毒2022-07-22 20:00:15
- 这种罕见血管炎常被当成哮喘,靶向生物制剂有望减少复发2022-07-22 20:00:15
- 热到痛风发作?专家提醒患者购买止痛药须谨慎2022-07-22 20:00:15
- 新冠病毒变异或将长期存在,我们该如何应对?|新京报专栏2022-07-22 20:00:15
- 开封通许竖岗镇:真情关爱老年人 免费体检护健康2022-07-22 20:00:15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10:33:42
-
12345连续三次不处理怎么办,1天打3次12345有什么后果?
2022-05-20 09:55:29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