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去世了!这场悲剧本可避免……

  • 2022-07-13 22:00:04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还是呼吁中青年,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时刻警惕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吧。”

撰文 | 燕小六

来源 | “医学界”公众号

7月12日上午,广州地铁杨箕站发生一场“教科书式”的急救:心脏骤停后,患者经抢救,恢复了心跳、自主呼吸,被成功转运至医院

但施救者陈喜杰心中仍有所牵挂,“上救护车时,患者意识还没恢复呢。”

陈喜杰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今年刚入职的临床博士后、胃外科医生。据医院介绍,这是他第二次在地铁站救人。上次事件就发生在1年前的7月12日。

“时间也是个轮回?”今晨救人后,陈喜杰在朋友圈发文称。

“医学界”获悉,送达医院后,前述被救者再次心脏骤停,因抢救无效于中午时分去世。询问病史发现,5天前他曾出现胸痛症状,但拒绝住院。原因不详。

陈喜杰得知消息称“非常遗憾、非常可惜”。“在医院外心脏骤停,能救回来的是极少数。当时觉得患者很幸运啊。”7月12日晚,陈喜杰告诉“医学界”。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22届毕业典礼上,陈喜杰作为毕业生代表发言。/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供图

“印象中少数能救回来的之一”

杨箕站是广州地铁1号线和5号线的换乘站。

清晨,上班高峰期,地铁站内人流如织。陈喜杰要在这里换乘,去医院上班。

“啊!你怎么了,怎么了?”“有没有人可以帮忙,救救他!”突然,陈喜杰听到人群中有呼叫。

他赶紧上前查看。

“现场环境安全,时间约8点40分。一名40岁男性倒在地上,眼球上翻。”陈喜杰回忆,自己轻拍其双肩,试图唤醒。对方没反应。

进一步触摸颈动脉,无搏动。心脏搏动,消失。双上肢冰凉。

陈喜杰请地铁工作人员马上打120,准备简易呼吸球囊、找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AED)、联系家属,并请其查看乘客书包,看看有没有相关信息、提示既往疾病史及随身急救药品

同时,他开始做心肺复苏。

“就几分钟吧,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带着AED来了。”陈喜杰说。

AED被称为“救命神器”。发生心脏骤停后,1分钟内使用AED进行急救,患者存活率高达90%。新闻显示,2021年11月,广州地铁已实现AED设备全面覆盖各站点。

若没有AED,单纯依靠胸外按压,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的抢救成功率接近50%。4-6分钟进行复苏者,抢救成功率约10%。

“我的父亲以前发生过心梗,知道及时施救,分秒必争是多么重要。我平时没有特别关注地铁站环境,今天看到有这个设备,挺出乎意料的。”陈喜杰告诉“医学界”。

设备到位后,陈喜杰指导工作人员给乘客贴上电极片,调至监护档。AED提示患者室颤,充电后予电除颤。

然后,陈喜杰和工作人员配合,一人开放气道、做人工呼吸,一人实施心肺按压。期间,陈喜杰反复判断乘客神智及心跳、脉搏恢复情况。

4-5个循环后,120医护人员到达现场。陈喜杰手不停地按压着,嘴里开始交代事发经过。

经开通静脉通道、静推肾上腺素两次,以及反复心肺复苏,乘客终于恢复自主呼吸,血压108/80mmHg,但未恢复意识。

至此,整个抢救过程约持续25分钟。

经过共同评估,陈喜杰协助120医护人员,将乘客转运至救护车、送往医院。然后,他给地铁站写了事发简要记录。

回到中山六院后,陈喜杰在朋友圈分享称,这是“有生之年系列,印象中少数能救回来的之一。AED真是个好东西,建议全社会面普及。”

“救人体质”

陈喜杰认为自己是“招事体质”。“这是临床医生的黑话。这个体质,值班就特别忙、特别多事。”

“明明是‘救人体质’。”同事们如此评价。

去年7月12日,陈喜杰曾因“地铁口背起女子,飞奔百米至中山六院就医”,而上了热搜。

身穿白色短袖的陈喜杰背着患病女子奔向中山六院急诊,热心路人在旁看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供图

被问起救人时想到什么,陈喜杰首先谈及自己的穿着:“当天穿了条比较宽松的裤子,一直担心裤子会掉下来。到急诊室放下女生后,第一个动作就是提裤子。”

此外,他还想到“找人”。“一开始,我担心自己背不起那女孩。一位热心的女生主动跑过来问我需不需要帮忙。到医院后,她得知我是医生,就离开了。”

陈喜杰记得,这位身穿深色连衣裙、扎起头发的年轻女生一路上主动帮忙背着他的书包,一路在背后护着患者、防止其往后摔。

除了地铁施救,陈喜杰还曾在高铁上处理过“自动门夹手事件”。以及,两次在高铁上救治低血糖眩晕者。他陪伴在旁,观察对方吃了东西、缓过神,才离开。

对于自己的救人行为屡屡被宣传,陈喜杰称,自己作为医生,救助患者是本职。路人热心相助才最让人感动。

一场本该避免的悲剧

“回到家,我会把今天遇到的事,告诉父母、亲戚朋友。”作为家族中唯一一名医生,陈喜杰承担着全家人的日常保健、医学科普、疾病答疑等职责。

谈及学医初衷,陈喜杰说了句“与成长经历有关,当时就是觉得挺好”。被追问后,他笑着补充:“自己能看上病。”

在他日复一日的“宣教”下,身边人如果有些不舒服,就会找他求解。“还有人主动找我开胃肠镜检查的。但原先不这样。”

身在广东,陈喜杰经常听到有人说,“有**问题就吃点中药”。但陈喜杰认为,“中西医治疗应该有机结合,辨证实施”,有时候一些尚有治愈机会的胃肠癌吃着吃着,拖成晚期,便失去了最佳的治愈机会。

这样的悲剧本可以避免。

他在地铁救治的男乘客或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中山六院消息显示,12日9时许,该名男乘客被送至南部战区空军医院。到院后的心电图提示,该名乘客出现广泛大面积心梗。医院安排其走绿色通道、做心脏介入手术。但在介入过程中,他再次出现心脏骤停,中午1时许宣告死亡,年仅45岁。

院方询问患者家属发现,原来7月8日,该患者已经出现胸痛状况,初诊考虑心内膜下心梗。当时医院建议住院,但他拒绝了。

“尽管没有抢救回来十分遗憾,不过有一说一,幸亏喜杰的抢救还是十分科学和规范,不然患者很有可能在去医院的路上就没了。”南部战区空军医院急诊科张清华主任表示。

“还是呼吁中青年,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时刻警惕身体发出的危险信号吧。”陈喜杰表示,天气炎热,如有不适,特别是胸前区不适、呼吸困难等,请及时就医,不要咬牙坚持。

来源:医学界

责编:郑华菊

校对:臧恒佳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7-13/59897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