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会让成年人“秒变恋爱脑”的“大病”

  • 2022-07-08 20:00:05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策划 / Chris

撰文 / Chris、Nico

编辑 / KY主创们

大家好,我是KY编辑部的恋爱担当Chris。

最近我和男朋友又开启了异地恋模式。从居家办公时几乎整天都黏在一起,到又回到漫长的异地,我发现自己超级不适应。

尤其是刚分开的那几天,白天在办公室流泪、心慌、头痛,晚上甚至整夜的噩梦……

编辑部的同事看见我病恹恹的样子,还以为我遭遇了重大感情危机。然而――并没有,我的恋爱并没有发生drama――我只是「分离焦虑」了。

可能对大多数人来说,「分离焦虑」是指孩子上幼儿园第一天哭闹的感觉,幼稚、任性、不讲道理。但实际上,有一部分成年的朋友和我一样,在与重要的人分开时,经历异常痛苦的「分离焦虑」的煎熬。

如果你或你的伴侣、家人、朋友有类似的困扰,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关于「分离焦虑」你需要知道的吧~

这5种体验,可能是成年人「分离焦虑」的表现

分离焦虑(separation anxiety)这个词,常常出现在育儿相关的讨论中,指的是6个月至3岁的儿童发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的问题。

对于孩子来说,分离焦虑通常与远离父母或照顾者的极度恐惧有关,可能使孩子不太愿意参加社交活动、拒绝去上学等等。但儿童分离焦虑,往往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格逐渐完善,而得到缓解。

然而,有一部分孩子的分离焦虑会持续到成年;另外,还有一部分人,ta们在童年时期没有明显的分离焦虑症状,在成年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才开始显现。

成人的分离焦虑症状与儿童相似。以下这5种体验,可能是成年人「分离焦虑」的表现:

1)过度担心失去依恋对象,对分离感到过度的痛苦

在亲密关系里,人们和依恋对象分离时感到不愉快是正常的。然而,有分离焦虑的成年人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时,往往会陷入极其强烈的负面情绪。

而当真正与依恋对象分开时,ta们会感到高度焦虑,有时甚至会惊恐发作,表现为社交上退缩、极度悲伤、难以集中注意力,并且,强迫症般想着最坏的情况(worst case scenario)。

距离会导致我们感情变淡吗?我还能再见到ta吗?Ta会不爱我了吗?这次分开会导致我们永久的分别吗?

2)过度担心依恋对象遭遇意外、疾病或不好的事情会降临

有分离焦虑的成年人总是担心不好的事情会发生在依恋对象身上。

今天雨这么大,容易出事故,ta回家路上会不会出意外了?

即使ta们知道对方可能只是在进行洗澡、睡觉、工作等日常活动,只要联系不上对方,ta们脑海中仍会不受控制地浮现很多恐怖的想象,并且会因为这种不必要的担心,白天无法工作、晚上难以入睡。

3)因为对孤独的过度恐惧,而拒绝离开依恋对象、拒绝独处

有分离焦虑的成年人不仅会担心对方的情况,还会因为依恋对象不在身边,持续地感觉自己是“不安全的”――Ta们会尤其害怕独处。

和朋友、家人、关系好的同事待在一起时,这种不安全感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但一旦独处,ta们就会陷入深深的负面情绪。

有些分离焦虑症的成年人会被认为是“控制欲”“嫉妒心”极强的。然而,这些行为背后往往是ta们对关系破灭极度的恐惧,用这种极端方式表达着“求求你,不要离开我”。

4)难以独自过夜,反复做关于分离的噩梦

有分离焦虑的成年人在和依恋对象分开后,不仅会体验到入睡困难,ta们还可能会做和自己焦虑内容相关的噩梦,例如梦到依恋对象陷入事故、自己遭遇不测等等,导致两个人无法再度相见。

5)在分离时,反复出现头痛、疲惫等身体不适

有分离焦虑的成年人在即将要与依恋对象分离时,身体往往会比ta们的意识更早作出反应。

Ta们可能会觉得浑身不舒服、没有由来的疼痛感、无力、疲惫、腹泻(这时候去医院做检查又往往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当ta们与依恋对象会合时,这些不舒服的身体感觉又会自然消失。

那么,成年人「分离焦虑」形成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1)童年依恋问题

我们一生的“依恋类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小时候如何与父母相处决定的。成年后,我们应对分离的态度,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依恋类型”决定的。

依恋类型有四种:安全型、恐惧型、痴迷型和疏离型。在所有形式的焦虑中,分离焦虑似乎最可能与焦虑依恋风格(尤其是痴迷型)有关(Manicavasagar, 2009)。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习得了如何信任自己的父母(养育者),ta很可能发展成为安全型依恋;反之,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与父母(养育者)的互动经常导致ta焦虑不安,比如父母的忽视或过度控制,ta很可能会发展成为焦虑型依恋。

具有高焦虑依恋风格的成年人,往往对亲密关系保持高度警惕,对与亲密关系相关的丧失、破裂高度敏感。于是,ta们会不断寻求接近依恋对象,以确保自己不会被抛弃。

2)缺乏客体恒常性

最早的客体恒常性,是我们在人生最初时期对抚养者形成的信任,它是我们对整个外在世界的“信任”的起点和基石。

缺乏客体恒常性的人,没有能力在心里形成一个“形象足够稳定”的内在客体,或者无法维持足够长时间――很容易崩塌。对与外部客体的认知和感情,会由于现实中的分离(比如失联)产生剧烈动荡。

Ta们在一段时间没有联系到伴侣时,内心客体形象便开始动摇,渐渐无法确定对方是否依然还是爱自己的,也无法感受到对方的爱。

即使伴侣在亲密关系中只是犯了一个小错误,ta们也会开始质疑和否定内心客体稳定性:对方还是自己心中那个理想的、值得信赖的伴侣吗?

3)重大的人生事件带来的影响

重大的丧失(loss)也可能导致成年人的分离焦虑,或者从灾难或创伤事件中幸存下来,也会让人对生命的短暂感到焦虑。在这些情况下,人们可能会开始思考、审视自己和伴侣的死亡会带来的后果,因此感到恐惧不安。

有时候,重大的人生事件可能是一段糟糕的亲密关系。一个人被自己的依恋对象抛弃、拒绝,在体验了“丧失”的痛苦后,ta们会变得更难以与之后的伴侣分离。

另外,类似于第一次独居的生活变化发生时,人们也可能因为对新的独立感到不习惯,而加重对于依恋对象的依赖,产生分离焦虑。

4)协同依赖性(codependence)削弱了自我意识

在关系的协同依赖程度很高时,伴侣们会认为两个人在一起的幸福,比对自己的幸福更重要。于是,生活完完全全成为“我们”,“我”的概念开始变得模糊。

“当人们失去自我意识,与所爱的人分开时,ta们更有可能难以独自生活。”

同时,好的关系中积极的方面也会导致焦虑感。如果两个人的关系一直非常亲密有爱,大部分时间都在一起,突然需要分开独立生活,会带来很严重的负面情绪。

缓解成年人「分离焦虑」的3个tips

Tip1:对分离焦虑的「允许」

很多人在感受到自身焦虑时,第一反应是通过各种方式摆脱,比如分散注意力、运动、避免谈论等等。这些方法可能有短暂的效果,但可能往往很难真正改变什么,焦虑总是如影随形。

其实,对抗自身的焦虑只会让它被压抑在我们体内,而缓解焦虑的第一步,应该是完全允许它。

当一个人承认自己有分离焦虑时,ta就停止了挣扎和对抗。试着停下来感受焦虑,释放恐惧和不安的能量,还可以用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离自我修复更近的一步,也是从缓解焦虑重要的一步。

Tip2:通过安全的关系重新建立客体恒常性

分离焦虑成年人内心深处的不安全感,其实来源于对被抛弃的恐惧,而缓解这种恐惧的最好方法之一,是通过一段安全的关系重新形成稳定的客体恒常性。

幼年时期,孩子和抚养者关系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自闭、共生、分离与个体化 (Mahler et al., 1975),而“分离与个体化”阶段(6-24个月)是孩子形成客体恒常性的关键时期。

如果在童年时期,孩子没有和养育者很好地经过这三个阶段,那么在成年后,新的安全的亲密关系也是可以通过类似的发展方向,重塑人们自己对于客体的惯性思维的。

最开始,分离焦虑的成年人可能需要对方,高度满足自己的需求来获取安全感。此时,对方可能需要让渡一些个人边界,来获取分离焦虑者的充分信任――“我会一直陪在你身边,你可以一次一次向我确认。”

当信任建立起来后,对方需要逐渐让分离焦虑者认识到:有时自己会无法及时回应ta的需求,但是这没有关系,不会带来毁灭性的结果,因为自己还是会在后来回应ta的需求――这让分离焦虑者学会安心等待,并能够接受一定时刻、一定程度的失望。

慢慢地,分离焦虑成年人会在内心形成关于对方稳定的图像,客体恒常性随之建立起来,内心的“安宁与稳定感”也逐渐充盈,这是情绪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Akhtar, 1994)。

当然,这个对象不一定是伴侣,也有可能是一个密友,甚至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找到这样的人并与之建立稳定的长期关系的话,与心理咨询师建立类似的长期关系也可能会有相同的作用 (Harms, 2011)。

Tip3:把生活的注意力放在自我关怀上

分离焦虑的成年人在和依恋对象分开时,往往心里在不断怀念对方在身边的日子,同时期盼着对方回到身边。因此ta们难以集中注意力在“此时此刻”,当下是缺乏自我关怀的,这会导致分离焦虑者对日常(routine)的感知降低。

其实,例行的日常能够带给我们可感知的现实安全感(Lanza & Drabick, 2011),也有助于缓解焦虑和压力,促进心理健康(Lyall, 2018)。把生活的注意力和重心放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上,可以提升自我关怀,对缓解分离焦虑是很有效的。

无论是在房间里添置一些绿植,还是在办公桌上摆放一束鲜花;无论是和朋友聚会时,分享彼此的烦恼,还是花时间研究一道美食……在每一个当下里感受自己的存在,感受与自我的连接,感受更爱自己一点的力量。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在分离焦虑的这段时间里,想明白的一件事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而有一部分人的课题正好是关于分离,比如我。与其纠结它的缘由,不如坦然接纳它的存在。

坚持在自我探索的路上,人生自会给出最好的答案。

晚安~

今日互动:你会因为伴侣不在身边而感受焦虑吗?如果你的伴侣有这样的情况,你愿意为伴侣做些什么呢?欢迎来评论区和我们聊聊吧~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7-08/59822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