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筛查怎么筛,你所关心的都在这里了!
- 2022-06-29 16:00:03 腾讯健康
- 健康
6月26日,由中国优生科学协会阴道镜和宫颈病理学分会(CSCCP)主办、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支持的“WHO2030全球消除宫颈癌战略―中国行动与经验论坛”于线上隆重举行。
本次会议由CSCCP协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王传新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来自妇产、检验、病理、流行病学、疾病预防领域的众多专家汇聚云端,共聚、共享、共议在践行全球消除宫颈癌战略进程中的中国行动与经验。
开场主持
薛凤霞 教授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副会长
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居高不下,位列女性癌症第六位,防控形势异常严峻。在WHO「消除宫颈癌」的战略号召下,我国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控工作,医学工作者也积极投身其中,非常高兴今天跨领域、多学科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消除宫颈癌」的工作行动,希望能为未来宫颈癌防控事业提供以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开场致辞
马丁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WHO发布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2030战略》,全世界包含中国在内的194个国家,首次共同承诺消除一种癌症。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宫颈癌防控,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中明确了一系列指标,如:实现70%的适龄女性宫颈癌筛查,而这与WHO战略目标高度一致。
本次会议集合了跨领域知名专家,共同研讨战略实施经验,很及时,也很必要。期待我们集众智、开新篇,助力我国消除宫颈癌战略高效实施。
魏丽惠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CSCCP主任委员
在HPV疫苗没有完成全面接种的前提下,适龄人群的筛查仍是宫颈癌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适龄人群筛查覆盖率约为30%,这与WHO目标相距甚远。如何提升筛查覆盖率、进行高质量筛查,依旧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WHO推荐的宫颈癌初筛方法为HPV DNA检测,因此,医疗机构的HPV检测能力建设及质量控制至关重要。今天,众多病理与检验专家汇聚于此,共同推进建立宫颈癌筛查更广泛的行业规范及共识,助力中国早日实现「消除宫颈癌」的战略目标,这是意义非凡的工作。
王传新 教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魏丽惠教授是CSCCP协会的发起者和奠基人,在中国宫颈癌防控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日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召开了「千县工程」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研讨会,内容涉及重点打造县区级医院医疗中心综合体,乡镇医院互联互通、融为一体,这为进一步开展宫颈癌筛查带来了契机。通过疫情考验,县区级医院均配备了PCR实验室,为HPV筛查奠定了有力基础。作为检验专家,做好HPV检测质量控制,为人群早期筛查、诊断治疗提供保障,是我们检验工作者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第一部分
主持嘉宾:赵方辉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华预防医学会肿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王临虹 教授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主任委员
多年来,国家在政策上高度关注宫颈癌防控。截至2020年,我国宫颈癌筛查达近1.4亿人次,但仅占全国适龄妇女人口的30%。
《健康中国行动》提出,以贫困地区为重点,逐步扩大农村妇女「两癌」筛查覆盖面;之后颁布的《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亦明确提出适龄妇女宫颈癌人群筛查率需达到70%以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最新的《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中提出「在2025年底,将适龄妇女(35-64岁)宫颈癌筛查率提升到50%以上」的目标。
同时提出将高危型HPV筛查与细胞学筛查并列,作为初筛的技术手段。HPV作为初筛,每5年筛查一次;细胞学作为初筛,需每3年筛查一次。采用HPV进行初筛可延长筛查间隔、提高筛查覆盖率、提升筛查质量、避免资源浪费,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李金明 教授
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会长
新冠疫情使PCR实验室数量迎来爆发式增长,除带来更多仪器设备、技术人员、实验室空间外,更引发了人民群众对核酸检测的极大关注,这些都为以HPV DNA检测为初筛的宫颈癌防控创造了巨大的基础优势。
然而,相较于新冠检测,HPV检测有诸多不同之处。如:HPV存在采样不规范问题、HPV检测阳性率更高、HPV检测方法更为多样等。因此,HPV检测的室间质评变得尤为重要。除掌握避免假阴性和假阳性的质量控制方法外,各PCR实验室不应以单纯应对检查为目的,需从根本上重视室间质评。
第二部分
主持嘉宾:李莉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崔巍 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HPV基因检测技术经历了从不分型、16/18部分分型、拓展分型,到拓展分型结合定量的发展方向,预示着HPV在宫颈癌筛查中发挥着辅助精准管理的价值。
从应用场景看,HPV检测技术呈现两大趋势,一是大中型检验机构使用的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核酸检测一体机,满足大样本检测需求;另一种是去中心化、普适化的便携式、小型化POCT仪,满足对结果的及时性需求。
此外,女性生殖道自采样、尿液自采样的HPV DNA检测在疫情下均从理论走向了实践,这将对提升宫颈癌筛查覆盖率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
HPV病毒载量、miRNA和环状RNA等新型标志物也为宫颈癌筛查的精准分流,提供了良好的参照。伴随检验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涌现更多新技术、新产品,赋能宫颈癌高效筛查。
王国强 博士
江苏硕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新冠疫情时代,宫颈癌创新筛查技术及策略显得至关重要,如:HPV自采样/床旁检测(POCT)技术、更先进的分流及诊断方法等。由北大深圳医院吴瑞芳教授牵头的CHIMUST多中心研究、由CSCCP牵头的基于互联网自采样宫颈癌筛查-管理模式构建等多个研究均证明了HPV自采样结合分型定量用于宫颈癌筛查的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分型定量作为HPV初筛阳性的分流方案,可获得与HPV16/18联合细胞学分流同样的敏感性,即单次HPV检测可完成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及分流,节约筛查成本,解决细胞学资源缺乏问题。
另外,移动筛查车与互联网医院进行结合的创新模式,可打通线上线下筛查、就诊全流程,实现一站式闭环管理,显著提升筛查效率和公众参与度。
第三部分
主持嘉宾:沈丹华 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CSCCP副主任委员
王世宣 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WHO消除宫颈癌的全球战略、健康中国行动、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等政策的发布,均对宫颈癌筛查的覆盖率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当前的筛查方法仍存在缺憾。
宫颈癌是HPV常见感染的偶发事件,仅不到1%的HPV感染者会发展为宫颈癌,这可能与她们的遗传易感性有关。
基于前期对HPV整合技术的大量探索,发现这种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检测技术能将检测关口进一步前移,在现有HPV检测基础上进行精准分流,减少「漏诊」。
HPV整合检测,可更早、更精准地获知患者进展为宫颈癌的风险,完成对高危人群的精准管理,提升患者的安全性,使患者更受益,实现宫颈癌筛查精准管理。
王新宇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秘书长
浙江省自2009年开始,开展以细胞学为主的「两癌」筛查,但细胞病理学医生匮乏是全国面临的问题,因此,浙江省率先尝试HPV初筛的可能性。通过研究获得了区域HPV流行病学数据,并证实HPV筛查效能优于传统细胞学检测;同时研究了细胞学以外的分流技术,如miRNA、p16/Ki67、HPV拓展分型等。
结合现阶段情况,浙江省提出了HPV初筛结合细胞学分流为手段的可行策略,同时建立了完善的筛查体系,以妇幼保健系统为依托,省市级妇幼保健院负责培训督导,县级负责宣教落实;此外,还建立了浙江省宫颈癌防控培训中心,拥有完善的人员机制和培训资料,建立了完善、便捷的两癌信息管理系统。
但当前,浙江的宫颈癌防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疫苗接种率低、流动人口的筛查覆盖不足、不同医疗单位和不同筛查场景间的信息共享等,皆有待完善提升。
张瑞 教授
国家卫健委临床检验中心
北京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HPV筛查的间隔时间长(5年),检测结果假阴性或假阳性,对于后续分流及随访流程管理均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HPV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HPV筛查检测分析前需注意标本采集规范化操作、保存液与检测试剂的适配性、标本保存条件、运输条件的合格性;HPV性能验证及检测过程,要有标准操作程序和对检测过程的详细记录,以此保证对仪器、试剂、操作者、关键环节在内的全流程的可溯源性,通过信息系统实现自动记录是更为理想的情况。
相较于新冠核酸检测,HPV是多分型的检测,结果判读对于人员能力的要求更高,除做好内对照、结果分析及复检判读外,还需注意对检测报告的解释。
讨论环节
学术报告后,由CSCCP副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隋龙教授和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徐英春教授共同主持讨论环节。
参与讨论的嘉宾有(按发言顺序排列):乔友林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国癌症基金会副秘书长)、陈汶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专家)、李金明教授(国家卫生健康委临床检验中心、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基因检测分会会长)、李静然秘书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SCCP秘书长)、李明珠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SCCP委员兼秘书)、赵政博士(迪安集团产品中心总经理)等。
一、WHO推荐采用HPV DNA检测进行宫颈癌初筛,我国要继续扩大筛查的覆盖面,尽早达成WHO消除宫颈癌战略中70%的适龄人群覆盖率。此外,我国需在WHO提出的最低要求上进一步提高筛查要求,力争一名妇女终生接受5-6次HPV筛查(每次间隔五年),以期更好地进行宫颈癌防控。另外,宫颈癌筛查和随访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也必不可少,新冠的大数据管理为宫颈癌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经验与启示。
二、新冠疫情后,我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立了PCR实验室,未来将有更多能力开展HPV核酸检测,但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实验室污染问题不容忽视,荧光PCR法产生污染较少,杂交法造成假阳性的概率较高,因此,基层实验室选择何种方法进行HPV检测值得思考。同时,第三方检测机构在HPV检测中承担了大量工作,全程、闭环的质量管理同样必不可少。
三、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在政府「两癌」筛查项目中,建立新的筛查模式有助于扩大宫颈癌筛查范围,提高筛查效率。基于HPV初筛的自采样模式,需与原有的筛查系统进行整合,社区、妇联的工作人员也可加入健康教育、自取样筛查指导和管理工作中去,以减少对医务人员的需求。同时还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对HPV阳性妇女进行分流和转诊阴道镜,从而提高自采样筛查模式的效率。
四、HPV筛查真正的意义在于发现宫颈高级别病变,临床对HPV检测的需求在于可判别是否对HPV感染女性进行保守观察或锥切处理。目前在分流指标中,HPV病毒载量、HPV整合态、miRNA双染、甲基化检测等方式都有望满足临床需求。此外,临床上目前也存在一些非HPV相关或低危型HPV的癌前病变或宫颈癌,同样值得关注。
大会总结
魏丽惠教授
“今天的会议内容很丰富,多学科专家从各个角度热议中国宫颈癌筛查现状和新技术应用、实验室质控管理,结合各地的实例探讨等话题,很有启发性。尤其是当前新冠疫情背景下,我国大幅提升了PCR检测能力,如何将此优势与宫颈癌筛查工作结合起来,将HPV初筛贯彻到宫颈癌检测中,是值得探讨和思考的方向。”
王传新教授
“针对宫颈癌防控,今天妇产科、病理科、检验科和流行病学专家,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非常精彩的发言,我深受启发。针对WHO2030战略目标,我们可以尝试探索建设部分区域创新模式试点,依靠政府和医疗机构的力量,推动和落实宫颈癌防控工作。希望通过每年的会议,逐步积累经验,提出可行方案,依靠县区级医院集团化优势,借助国家卫健委推行的千县计划,进一步将工作落实落地,将纳入筛查的人群进行造册登记,进行系统化、规范化计划。相信在CSCCP的带领下,我国宫颈癌防控工作必将更加扎实、高效地落地。”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6-29/59675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京东健康药学门诊上线:让药学服务“一触即达”2022-06-29 16:00:04
- 梅州市疾控专家提醒:进入流感高发期,出现症状应立即就医!2022-06-29 16:00:04
- 寒咳“克星”,源于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刘禹锡《传信方》2022-06-29 16:00:04
- 一个让人头晕的问题:「头晕」到底该挂哪个科?2022-06-29 16:00:04
- 三周285起,孩子最易中招,新冠后首次夏季流感高发期来袭2022-06-29 16:00:04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10:33:42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11:47:40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