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吃海鲜竟致发热两周不退?广东街坊当心吃到这种“虫子”!

  • 2022-06-28 16:00:03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游华玲

图/资料图

近日,29岁的潮汕青年小汪从6月8日到6月14日反复发热,备受折磨,一周辗转多家医院却始终未查出病因。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下简称“南医三院”) 消化科医疗团队经检查发现,病因竟是小汪常生吃海鲜、河鲜导致的肝吸虫感染。经过驱虫治疗,小汪日前已经恢复正常体温,身体各项指标也在陆续恢复中。

三次送检,查出肝吸虫卵

南医三院消化科主任岳辉接诊后,查看了小汪在外院诸多检查结果,排除多种引发发热的因素,收其入院完善检查。

入院查体发现,患者有肝区压痛、叩痛等阳性反应,CT及B超检查显示患者肝脾大、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内散发小囊性病变,血常规提示嗜酸细胞增高。潮汕人嗜生腌,医生遂追问患者饮食习惯,小汪回忆6月初有与朋友一起吃生腌虾和血蛤,不过他觉得生腌海鲜是饮食习惯,从小吃到大,不会有什么问题,而且朋友一起吃,其他几位朋友也没有身体不适,不大可能是吃生腌导致的。

有了这个线索完善肝吸虫抗体检查提示肝吸虫抗体阳性,但两次送检大便常规未见虫卵,然而,患者的嗜酸细胞却越来越高,发热也还一直持续。

为了找到小汪的病因,消化内科组织了一次病例讨论,完善了骨髓穿刺,排除了白血病等多种疾病可能,大家还是认为患者肝吸虫感染的可能性大,但该病以粪便中发现肝吸虫卵为确诊的“金标准”,两次大便都未找到虫卵,岳辉坚持第三次送检。6月21日,粪便检验结果显示见肝吸虫卵,医生开始给患者用驱虫药治疗,三天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其他各项指标还在恢复中。

肝吸虫感染可致肝癌、侏儒症等

据岳辉介绍,这种病从口入的疾病在广东并不少见,生吃海鲜、河鲜是最大原因,小汪这次发病虽然不幸,但是也是身体为他提了个醒,有些病人肝吸虫在体内存在很多年身体没有不适反应,或者早期感染时症状不明显,多年累积很可能导致肝硬化甚至胆管癌。有了这次经历,小汪也表示:“以后不敢再吃生腌食物,还是身体比较重要,幸好发现得早,若一直没发现,以后肚子里估计全是虫。”

据了解,肝吸虫喜欢“躲在”淡水鱼虾体内,随着人们吃鱼生、未熟透的鱼虾等方式悄悄潜伏进人体。它们在人的肝胆管内寄生产卵并生产代谢产物,从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堵塞胆管。其生命力也很顽强,一旦在宿主体内住下来,可以一直跟随20-30年。

感染初期,人有些人可能没什么症状,严重者会有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营养不良、疲倦乏力、肝区隐痛、肝肿大等临床表现,晚期可出现肝硬化和腹水,还可并发胆囊炎、胆管炎、胆管阻塞等,甚至引起肝癌。如果宿主是孩子,还会严重影响生长发育,甚至导致侏儒症。

肝吸虫预防这样做

预防肝吸虫的最佳办法就是不生吃任何淡水鱼虾等水产品。吃鱼虾之前一定要将其彻底加工煮熟,特别是用作熬粥和涮火锅的鱼片,更要注意适当延长烹煮时间,保证其完全成熟。对于肝吸虫而言,只有在90℃-100℃的温度下持续加热15秒以上才能将其完全消灭。

餐具要生熟分开。平常在使用刀具、案板、筷子、盛装盆等生活餐具时,一定要生熟分开使用,避免交叉污染。另外,还要定期对这些物品进行煮沸消毒,提升安全系数。

定期体检。建议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特别是有生吃鱼、虾史的人群,每年例行体检应选择肝吸虫抗体检查,一旦血液检查结果为肝吸虫抗体阳性,就应进一步检查大便,早发现早治疗。(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张华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6-28/59659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