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勋章”获得者辛育龄逝世:曾与白求恩并肩作战,晚年扶推车出诊

  • 2022-06-09 08:00:08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病人让我们把他的胸腔打开,

这是何等的信任啊,

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中日友好医院网站6月8日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七一勋章”获得者,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辛育龄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7日22时54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辛育龄是我国胸外科事业的拓荒勇士,用50年完成1.5万多例胸外科手术,为寻找针刺麻醉最佳穴位不惜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他与白求恩有着不解之缘,用一生追求做白求恩式医生。

与白求恩并肩作战100多天

他决定学医报国

1921年,辛育龄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抗日战争爆发后,少年辛育龄弃笔从戎,被抽调去冀中军区卫生部学医,成为冀中军区卫生部后方医院的卫生员。而后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担任司药。他曾与白求恩大夫并肩作战,至今在他的手臂上仍有一道白求恩亲手为他缝合的伤口瘢痕。

1938年5月,17岁的辛育龄参加八路军担任卫生部后方医院的卫生员并于第二年被派往白求恩医疗队。

在炮火纷飞的前线,辛育龄多次目睹白求恩不肯撤退,镇定为伤员做完手术的场景。虽然仅和白求恩并肩作战100多天,却深深影响着辛育龄。他也由此萌生了学医报国的念头。

“救死扶伤平生愿,人生价值是奉献”,辛育龄写下的这句诗正是他用行动践行的誓言,他曾主刀我国首例人体肺移植手术。首创双腔插管麻醉法首创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

行医80余载,这位新中国胸外科事业的开拓者创造着中国医学界乃至世界胸外科领域无数个“从0到1”的突破。

“只要我一息尚存

就要想办法多救一个患者。”

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事业艰难起步,胸外科几乎一片空白。辛育龄作为优秀的医学人才被国家选赴苏联深造,学习胸外科理论和技术。他日夜思索着减少患者痛苦的方法,向各种“未知”发起挑战。1970年,辛育龄主刀实施了首例运用一根针针刺麻醉下肺切除手术,震惊了针麻界;1979年,辛育龄在国内率先开展了两例人体肺移植手术。

辛育龄总是说:“只要我一息尚存,就要想办法多救一个患者。”20世纪80年代,中日友好医院开院后不久,他主动辞去院长职务,做了一名普通的外科大夫。自1947年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成为外科大夫开始,辛育龄整整60年没有放下手术刀。直到因腰椎问题再也站不起来,他才不舍地告别了日夜战斗过的手术台。他说:“病人让我们把他的胸腔打开,这是何等的信任啊,我们要对得起这份信任。”

辛育龄曾说:“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个好医生做一棵无影灯下的‘不老松’。” 即便晚年身体每况愈下需要扶着推车才能走到医院,他仍坚持每周出门诊、参加科室查房。

晚年的辛育龄身体状况越发恶劣

家人很是担忧三番五次劝说让他休息

辛育龄却说

“我还可以再接着工作

还可以为更多的病人看病”

直到89岁时

辛育龄在一次出诊过程中

因腰疾站不起来才彻底结束了出诊生涯

当时,辛育龄说

“我当了一辈子的医生

看了无数的病人,我没有遗憾了”

来源:东方网综合中国新闻网、新民晚报

编辑:卫宜斐、卞英豪

审稿:钱程灿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6-09/59341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