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命”的宫外孕,最爱找这4种人,千万别大意!

  • 2022-04-27 10:00:06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协和的妇产科张医生,曾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她的一个大学舍友,肚子痛到校医院就诊,但医生问诊时,她坚决不承认有性生活,认为自己得的是急性胃肠炎,最后输卵管破裂大出血,死在了校医院冰冷的病床上。

这个故事,让很多女性知道,有一种“要命”的怀孕叫“宫外孕”,至今,还有不少女性从它的魔爪中“死里逃生”。

(来源:网络)

我们知道,正常的胚胎应该长在子宫腔里,而“宫外孕”,顾名思义,就是没长在子宫里,长在了子宫外面。

在医学上,它有一个更宽泛的定义叫“异位妊娠”,只要受精卵在宫腔的合适位置以外着床并能延续怀孕,都是异位妊娠,如宫颈妊娠,虽然在子宫内,但并非宫腔的合适部位,所以是异位妊娠,而且风险非常大。

它的发病率大概在2%~3%[1],也就是说,每100次怀孕,就会有2-3次是宫外孕。

在所有致死性妇科病中,宫外孕的发生率算比较高了。尤其节假日后的一个多月(特别是情人节),医院就会收治很多宫外孕患者。

最常见的是输卵管妊娠,占比达95%,其他还有卵巢妊娠、腹腔妊娠、宫颈妊娠等[1]。

由于输卵管狭长细小,周围血管丰富,一旦异位妊娠的胚胎长大,“撑破”了输卵管,容易发生大出血,严重时会致命。

(输卵管破裂出血,来源:utah.edu)

精子和卵子在输卵管结合后,会靠输卵管的蠕动花4-5天进入到子宫里。

如果输卵管狭窄、阻塞或动力不足,受精卵就会滞留在输卵管内,并着床、发育,或者经输卵管伞端脱落入腹腔,种植在卵巢或腹腔里,导致更为罕见和严重的“宫外孕”。

尤其这4种女性,风险更高:

1. 输卵管管腔或周围有炎症(最常见)

有不洁性生活(如不戴套)或多个性伴侣,容易感染淋病、沙眼衣原体等病原体,同时这类人群更容易人工流产,反复流产易发生生殖道上行感染,导致输卵管炎。分娩后感染也可导致。

2. 输卵管妊娠史或手术史

得过一次输卵管妊娠,且输卵管还在,再次妊娠发生宫外孕的概率为10%;发生超过2次异位妊娠,再发风险升至25%以上[2]。

其他输卵管手术(如绝育)也会增加异位妊娠的风险。

3. 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

输卵管过长可能导致受精卵不能在4~5天内到达子宫。内分泌紊乱或精神因素(焦虑、应激)会导致输卵管的“运送功能”异常[1]。

4. 其他

如试管婴儿、吸烟、子宫内膜异位症、紧急避孕失败。

以上因素中,我们最能控制和掌握的就是第一条:做好避孕和性生活卫生,避免感染导致的输卵管炎症。

宫外孕最典型的三联征是:停经、腹痛、阴道出血[1]。

但多数情况只有其中1~2种表现,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比如很多人容易把异常的阴道出血当成月经,没意识到自己已经怀孕。

腹痛就更难判断了,因为很容易跟急性胃肠炎、盆腔炎、阑尾炎、黄体破裂、卵巢囊肿扭转等混淆。

因此,有性生活的女性,无论有没有避孕,只要有:

1. 大姨妈迟到;

2. 不同于正常月经的出血,比如量少,颜色与以往不同,持续时间长等;

3. 腹痛:尤其是下腹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有强烈便意、下腹或肛门坠胀感。

出现这3种症状的任何一种,就应该先判断有没有怀孕,因为一旦排除了怀孕,也就排除了宫外孕,其他的疾病一般来说都不至于威胁生命。

不要相信验孕棒!

宫外孕时往往妊娠的血指标不高,试纸/验孕棒可能出现假阴性,所以在医院验血的结果才准。如果确定了怀孕,接下来就要做B超检查,看孕囊是在宫内还是在宫外。而且一定要做阴道B超才行。

(来源:网络)

治疗宫外孕,时间是关键!

如果早期就发现,B超查出包块不大,怀孕指标血HCG不高,可以选择药物杀胚治疗,还可以通过腹腔镜(在脐眼及腹部两侧各打一个1cm左右的孔,进行微创手术)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术。

但如果发现太晚,孕囊把输卵管撑爆了,就只能切除这条倒霉的输卵管了。

少数情况下,子宫损害严重,还有切除子宫的可能性。

通常,破裂发现得越晚,出血越严重,死亡危险就越高。但如果在破裂前就得到有效治疗,女性很少因此而死亡。

因此,早发现,真的是捡回了一条命!

最后,知妹想说,宫外孕作为女性健康的一大杀手,发生率不低,风险却极高,希望集美们包括大家的闺蜜,都能提高就诊意识,关于性生活史实事求是,不隐瞒欺骗医生。

只有这样,医生才能帮大家早发现、早治疗,挽救生命,避免重大的人生遗憾。

审稿专家:刘海防|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

参考文献

[1]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2]《输卵管妊娠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国优生科学协会肿瘤生殖学分会,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9年7月第35卷第7期.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4-27/58436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