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故鼎新,创新时代男护士应有为

  • 2022-04-23 20:00:09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这是达医晓护的第3751篇文章

我是一名普通的护士,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工作将近9年,同时也是一名老师和科研工作者,身边的朋友常常会问“护士除了护理病人,还干什么?”我的学生也经常问“老师,我们毕业了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呢?”男同学也会问到“老师,男生有什么优势?只能护理病人吗?”……面对这些问题,我也一直在思索:什么是护士?护士要干什么?护士能干什么?护士需要干什么?男护士有什么作用?虽然这些问题尚未能完全回答清楚,但在探索过程中,我也在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2013年四川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同时,思索临床问题,在临床工作的闲暇之余,经常思考临床护理中的需求、现有医疗设备设施的不足、医疗护理技术的优缺点,并查证后提出新的设计或优化方案,慢慢地走上了护理创新产品研发和卫生技术评价的道路。

毕业后第一个工作的科室是重症医学科,刚走出校园的我对重症医学科只有两个印象:1.徘徊在死亡线上的患者;2.各式各样的仪器。为了患者的安全,也为了快速适应自己的岗位,我每天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了解重症医学科病房内的设备、仪器、耗材等,以了解他们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逐渐认识到一个小小的配件可能都会影响到危重患者的救治,现有的设备仪器并不是尽善尽美,新问题的出现亦需要相应的技术来解决。于是在重症医学科和华西护理创新前辈们的引领和指导下,开始针对具体的临床问题进行护理技术创新,从而设计新的优效、安全和价廉的设备、仪器和耗材等。随后的护理部从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现在的急诊科工作经历,更加让我认识到临床护理工作中细微的改进可能就会改变患者结局、甚至一个家庭的命运,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临床护理创新的道路。

工作近9年,主持和主研专利20余项,多个产品已上市或者筹备上市中,其中印象最深的便是输液袋、呼吸机管路和医用正压送风防护头罩3个设计。输液袋是我作为主研人参与设计的第一个创新产品,打针输液是护士的日常工作。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大输液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近十年大输液产量均在100亿袋以上。静脉输入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是所有药物中最多的,多数的药物之间存在明显的配伍禁忌,许多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后是否对人体造成损害尚未可知。在一些发达国家,医院甚至在每两次输液间输注一剂生理盐水以避免药物之间发生配伍禁忌或者相互作用降低药效,因此常常看到一位患者悬挂多个输液器和输液袋,医院的这种景象也被戏称为“盘丝洞”。为了解决静脉输入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问题,同时降低输液袋、输液器、生理盐水等的使用,保证静脉输液安全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舒适度并降低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和医疗成本,我们设计了“子母式”输液袋,为每袋液体配备一个可冲洗输液器的生理盐水囊,从而保证每次药物输注后均可以方便快捷的进行一次生理盐水冲洗,从而避免两次输注的药物之间发生配伍禁忌。该方案已成功申请1项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且科研成果已转化,同时该设计也荣获了四川省护理学会创新发明比赛一等奖。

第二个印象最深也是用时最长的一项设计是“呼吸机管路”,机械通气是危重患者救治的重要手段,呼吸机和呼吸机配件(包括呼吸机管路等耗材)是实现机械通气的重要设备仪器,因此机械通气过程中如何保障机械通气的有效和安全便成为医务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是呼吸机管路堵塞、断开和呼吸机相关性感染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呼吸机管路相关的专利,重点改进了呼吸机管路中冷凝水的系列问题。该项目是我作为负责人设计和研发的第一个医用创新产品,申请3项发明专利和多项实用新型专利,目前部分专利已转化,而且荣获了包括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比赛一等奖、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三等奖、四川省护理学会创新发明比赛特等奖及四川大学护理学标志性成果奖在内的多项大奖。

第三个也是上市的第一个创新医疗产品是医用正压防护头罩。2020年春节前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国医务人员投身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去,多支医疗队近两万医务人员驰援湖北。虽然未能前往抗疫一线,但我一直关注疫情发展动态和疫情下的种种问题。这其中,我最关注的是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问题,看到自己的同事和战友满脸是防护口罩的压痕和褪去防护服后满背流淌的汗水,内心很不是滋味。随后,便在各大网站寻找是否有更为安全和舒适的个人防护用品,正压送风防护头罩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同时也发现全球医用防护用品短缺,且我国当时尚无自主研发的医用正压送风防护头罩,市面上使用的医用正压送风防护头罩为进口或者国内代加工生产的产品,在疫情严重时根本没有足够的供货量,因此新冠肺炎疫情前线也没有足够的医用正压送风防护头罩供医务人员使用。这不正是护理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嘛!我们要设计研发属于自己的医用正压送风防护头罩,为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人员提供安全舒适的个人防护用品,于是在四川大学“医学+制造”中心的帮助下,我顺利的组建了包括医学工程师、卫生技术评价专家、医院感染防控专家、呼吸科专家、传染病专家、灾害医学/护理专家和美术师在内的多学科团队。迅速的剖析疫情防控前线的需求和医用正压送风防护头罩的关键设计,经过了多次的构思、探讨和试验,最终完成了初步设计。安全的过滤效率满足疫情防控最前线的要求、轻巧的机身减轻医务人员的负担、多档位的送风系统满足不同的需求、人机功能学和美学的融合提供了舒适和优雅。样品研发成功后,迅速开展标准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以检验设计的效果和提出优化改良的方向,临床试验后更多的考量了临床一线的需求,改良设计,最终申报发明专利1项、外观专利1项和实用新型专利4项,同时申报医疗器械注册证和上市许可证等。该设计一面世便拿下iF设计奖、四川省经信厅天府・宝岛设计大赛银奖、中国设计智造佳作奖、第七届中国医疗产业创新大赛最具投资价值奖等多项大奖和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二等奖。同时在此次设计过程中,我也发现医疗器械产品存在工程和医疗脱节的现象,工业标准和制造过程无医务人员参与且未能充分考虑到临床的实际情况,因此我们努力争取参与了《医用正压送风呼吸器》行业标准的制定,与医疗器械制造机构共同参与制定该类产品的工业行业标准,并提议在医疗卫生产品的研发、生产和相关标准的制定中应充分考虑和尊重临床专家的意见,此次也是医务人员首次参与制定医疗器械制造和生产的行业标准。

丰富的临床创新研发经验让我越来越认识到解决临床问题这一环节在临床创新产品研发的重要,也充分认识到临床医务工作者在医疗产品创新研发中的重要性。男护士作为护理团队中较为关注医疗产品且思维活跃的存在,在如今科技创新迭代更新飞速发展的年代必将在护理技术创新改革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2021年是我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十四五规划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其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的重要方向之一。护理创新产品研发虽属医疗创新产品研发的大体系之下,但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也具有其独特的属性,护理创新产品往往具有单值低、体量大、改进小、适用性强、研发周期短、性价比较高等特点。

护理技术与产品创新因需要而产生、因使用而发展,在护理技术和产品创新研发中男护士发挥着较大的作用,我所做的是目前许许多多男护士正在做的事,希望我们男护士可以如星星之火一般将护理创新发明的精神燎原在整个护理领域。我的一位老师说过“世上没有比保证13.7亿人公平享有健康权更伟大、崇高的事业;既然我们有幸以此为业,就应该以此为责,努力学习、认真工作、竭忠尽智、鞠躬尽瘁!”厚德精业、求实创新、休休有容、革故鼎新,让我们竭忠尽智,勇于突破行业之瓶颈、自我之上限,开拓进取,在科技飞速发达的创新时代做一名有为的男护士,为临床护理技术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愿每一个男护士在新时代都有所为!

刘岩,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主管护师,循证医学/灾害护理学双硕士。成都市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四川省护理学会男护士工作委员会秘书。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6篇,其中SCI1篇。主持科研课题4项,主研专利23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10项已转化。荣获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三等奖2项、中华护理学会创新发明比赛一等奖1项、四川省护理学会创新发明比赛特等奖1项、四川省护理学会创新发明一等奖2项、2020年四川大学护理学标志性成果奖。参与制定医疗器械行业标准1项。研发产品荣获世界三大工业设计奖之一的iF设计奖1项、天府・宝岛设计大赛银奖1项、中国设计制造佳作奖1项、中国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优秀奖1项。

延伸阅读

部分图片摘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予以删除。

所有人名和地名均为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4-23/58336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