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二院一麻醉医师猝死!曾感慨:我们都不怕死

  • 2022-04-22 10:00:06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4月21日,一位医生去世的消息让我触目惊心,年轻的样貌,出色的履历,让人印象深刻。

疫情以来,医生离开的消息不断出现,有人难过,也有人无奈……

打开深圳二院麻醉科的官微,只简短的留下几句话:我们的好同事倒在他日夜奋斗的工作岗位上。

他是谁?他怎么了?绿医侠又是什么?

潘传龙,大家都喜欢叫他小龙,深圳二院麻醉科的一名医师,2005年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麻醉专业。

整整7年前的2015年4月16日,小龙曾发过一个朋友圈:“在手术室这几个小时内,你死的几率是我死的几率的十几分之一,我们都不怕死,你怕什么?”然而,一语成谶……

麻醉医师这个不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熟悉的职业,其实在整个医疗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人称呼麻醉医师为麻醉师,手术医生专注于手术本身,无暇顾及患者的生命体征的变化。麻醉医师就是担任这样一个角色,在手术过程中随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做好相应的抢救治疗,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前提下为患者提供一个无痛舒适的手术过程。俗话说:“开刀去病,麻醉保命”。麻醉医师是手术病人麻醉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保护神”。可是谁又来保护他们呢?

2017年1月9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一名麻醉医师,在值班过程中猝死,28岁;2017年3月26日,江阴某医院麻醉医师邓某,猝死,25岁;2017年6月28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麻醉科规培住院医师陈德灵,猝死,26岁;2019年11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麻醉医师江金健,心脏骤停去世,30岁。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可这些数字都是年轻的生命。

曾经有网友翻出麻醉师陈德灵的朋友圈,总是在劳累的上班、值班中,“一宿没睡”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在同事眼中,说着“还活着,真好”的他是个很实诚、从不偷懒的小伙,可是,我们多么希望他也能“偷点懒”啊……

麻醉科医师为什么这么累?

借用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21世纪的医院哪个科室最缺人?麻醉科!30万人的缺口想想都令人震惊……

据此前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是全球目前麻醉医师人数最多的国家,但在每十万人口麻醉医师人数还有待提高。2018年6月,中国大陆共有麻醉医师92726人,麻醉护士28200人,每10万人拥有6.7名麻醉医师。

2018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和完善麻醉医疗服务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9万,每10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提高到6.5人;到2030年,麻醉医师数量增加到14万,每10万人口麻醉医师数接近10人。

世界麻醉医师联盟(WSFA)在2015年―2016年进行的全球调研显示,高收入国家每10万人拥有17.96名麻醉医师。世界麻醉医师联盟(WSFA)在2015年―2016年进行的全球调研显示,高收入国家每10万人拥有17.96名麻醉医师。

为什么麻醉医师这么缺?原因无非是职业投入、工作时间、职业回报、与工作收入等等都不成比例。

其实陈德灵的生活,也是很多年轻麻醉科医师的现状。

手术中要盯着监护仪,注意给药管道,检查内环境稳定,做血气,补钾……每个细节都必须保证不能出错,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再加上“白+黑”、“5+2”的工作模式下,麻醉医生的“30岁现象”却一次又一次上演。

大家喜欢把麻醉科中的女医师称为“麻花”,可不论是“麻花”还是“绿衣侠”,面临着巨大压力和无尽加班的他们,开心何处寻?任重而道远。

每一次年轻生命的消逝,都会引起哀鸿一片。相比一声叹息,我们更需要的是去纾解麻醉医师乃至所有医生的“累”。

(部分资料来自财新网、深圳二院麻醉科)

来源:健康界(整理)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4-22/58302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