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深圳医院:“港澳药械通”落地首年,逾450人次受惠

  • 2022-04-18 08:00:08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我以为我活不久,只能在家等死了。”

今年58岁的蔡女士是肺癌晚期患者,之前一直在天津进行治疗,两个月前她发现自己病情加重后,被医院告知已没有适合她吃的药了。

为此,蔡女士心灰意冷,以为自己没有救治的希望了。就在这时,蔡女士的儿子四处打听,了解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刚刚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了癌症新药劳拉替尼,便带着母亲不远千里寻医寻药。

就在前几日,蔡女士经过6天的用药,感觉身体的痛感大大减轻。“原来我的腰部、腹部和腿部都感到很疼,躺在床上不敢动一下,现在我可以坐起来了,原来疼痛的地方也缓解了许多。”蔡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又对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

作为“港澳药械通”首个试点,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距首次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磁力可控延长钛棒已有一年时间。

2020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这一政策也简称为“港澳药械通”政策。该政策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作为首个试点。

作为深港合作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港大深圳医院按照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及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部署,全面发挥“双区建设”和试点政策叠加优势,积极探索跨境医疗融合。

2021年4月16日,“港澳药械通”首药“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和首械“磁力可控延长钛棒”便正式运抵港大深圳医院。同年4月29日,原计划去澳门注射的孕妇杨女士(化名)在港大深圳医院注射了“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是“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以来首位受益患者。

除了首个引进的药品抗D免疫球蛋白注射液成为内地“熊猫血”妈妈的“幸运药”,用于婴儿痉挛症的氨己烯酸(“喜保宁”)也为痉挛症患儿解决了治疗难题,而恩曲替尼、劳拉替尼等目前全球较新的抗癌药品更为肿瘤患者带来福音。

之后的一年时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又陆续引进阿培利司薄膜包衣片、布地奈德缓释胶囊临床急需进口药品,以及标点―内窥镜染色标记墨水、细胞分选处理系统和TYRXTM可吸收抗菌封套等进口医疗器械,为大湾区内产科、血液内科、肿瘤科、骨科等患者带来救治的希望。

记者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十周年跨境医疗服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医院共引进13种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和4种进口医疗器械,已有逾450人次享受试点政策福利获得及时救治。

一名来自陕西咸阳的83岁毛女士,于2019年8月确诊膀胱癌,曾辗转广州、深圳等多家医院治疗,包括使用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病情不见好转。2022年2月,她来到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就医,借助“港澳药械通”药物厄达替尼,治疗效果良好。结合影像资料,膀胱内的占位性病变未见明显显示,已于2022年4月7日出院。

“港澳药械通”不仅惠及内地居民,也造福跨境患者。2021年底以来,先后有两名港籍患儿,前期在香港完成磁力可控延长钛棒植入手术后驻于内地,因疫情原因无法返港治疗,到港大深圳医院就诊,成功借助“港澳药械通”政策引进的磁力钛棒电磁牵引器设备完成体外延伸治疗。

【记者】黄思华

【摄影】朱洪波

【作者】 黄思华;朱洪波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4-18/58177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