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械整顿风暴已来,18项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重点监控

  • 2022-04-05 20:00:08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继2019年药品国家重点监控,医疗器械领域的也悄然而至。

4月2日,国家卫健委印发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操作手册(2022版)的通知。和历年类似,考核指标包括辅助用药收入占比、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基本药物和国家集采中标药品使用比例等。

和往年不同的是,本次考核首次将18项高值医用耗材纳入重点监控。

健识局梳理发现,这18项高值医用耗材主要涉及心血管、骨科和整形外科等多个科室的主力产品,正是2020年国家第一批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的产品。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导丝、球囊扩张导管已进入国家或省级集采之列,但依旧纳入被本次重点监控的名单。

分析人士指出:相比于药品医疗器械的更新迭代更快,因此三甲医院的考核管理应更严厉、又具有针对性。

这次针对高值医用耗材的重点监控,国家卫健委明确的“监控指标”是这18种耗材在所有医用耗材中的占比,并没有对占比进行具体的规定,而只是要求“监测比较”,由省级卫健委对指标进行具体解释。

可以猜测,今后高值耗材用量较大、占比较高的医院,会经常出现在省级卫健委的“榜单”上,迫使医院少用这些高值耗材。2020年颁布的高值耗材治理清单开始发威。

如何合理合规使用高值医疗器械?将是今年摆在每一位公立医院院长面前的难题。

器械整顿风暴已来重点监控18项高值医用耗材

国家卫健委的通知中,上述18项高值医用耗材清单是2020年1月14日发布的。这之后不久,新冠疫情爆发,因此这份清单的受关注度不如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目录那么高。

这份高值耗材清单发布后,国家卫健委并未公布具体执行政策,大大影响了清单的执行力。这次,针对三级医院的绩效考核标准,第一次让清单落地。

国家卫健委给出的考核计算方法是:重点监控高值医用耗材收入/同期卫生材料收入×100%。

分析人士指出,这一数据由公立医院各自填报而成,将直接反映出公立医院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情况,倒逼公立医院减少用量。

确认具体百分比的数值,需各省市卫健委确定。按照考核的总体思路:“单价和资源消耗占比相对较高的高值医用耗材作为整治对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也就是说,哪家医院的数值高排在前面,就要受到整治。

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的现象已由来已久。心血管病学专家胡大一曾多次公开呼吁:因存在高额的利益交换,血管支架在临床出现滥用问题。2020年底,冠脉支架被纳入国家集采,价格从1.3万元降至均价700元。

不过,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就在心脏支架集采落地之际,部分企业已主推下一代价格更贵的球囊产品。胡大一曾对健识局表示,如果只是冠脉支架集采降价,有些医生会用更贵的材料替代,这不会推动高值医用耗材的规范使用,还有可能引发行业乱象。

之前公布的《第一批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重点治理清单》,就是要解决产品迭代引发的问题。健识局梳理发现,血管支架,球囊扩张导管、PTCA导管、导丝等多种血管介入类高值医用耗材均被纳入重点监控。

按照此前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的操作方式,一旦被纳入重点监控,相关产品要被踢出医保报销范围。

如今,这18种高值耗材虽然不会像重点监控药品一样,被列为“辅助使用”之列,完全踢出医保,但严格限制使用肯定是少不了的。今后靠传统营销模式去拉动高值医用耗材销量的做法已行不通,三级医院的管理也从粗放式管理向高质量、精细化管理转型。

截止2021年底,我国有公立三级医院2996所。严打高值耗材的不合理使用之后,不止手术量,疾病诊断、医生收入,科室及学术发展都将受到影响。

仍需解决更多问题解决医生阳光收入是关键

医院药占比的红线,变相促使了高值医用耗材被滥用。而目前正在推进的DRG/DIP等临床控费政策,逼迫医院将限制高值耗材使用提上议程。

如果临床必须要用,又要符合控费、重点监控等红线要求,那就只剩下一个解决方案:集采降价。

此前各地展开的高值耗材集采,多以金额为品种的入选标准,按实际使用情况保量,但这种情况很可能出现集采保量和实际用量不符的情况出现。

可以看到,在三级公立医院的器械销售排行中,血管支架、骨科耗材或是整形器械都是存在销售刚需的产品。同时业界人士指出,这些产品在临床使用过程中,患者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而只能一味听从医生的推荐。

同时,高值医用耗材的成本到底是多少,是否仍有下降的空间。可以看到,冠脉支架集采后,价格直降90%至700元左右,而这并不是孤例。

健识局查询发现,被纳入本次18项目重点监控的医用高值耗材中,刨骨器、吻合器(带钉)等多项产品的挂网价格均在800元至5000元不等,产品间的价格差别巨大。

自2020年底,冠状动脉支架纳入国家集采之后,乐普、微创、蓝帆、吉威、美敦力、雅培等传统高值耗材企业已面临转型,试图避开集采品种转向更高毛利的产品。但随后人工关节、脊柱类和创伤耗材类产品在各省市频频传来集采的消息。

今后,医疗器械集采会不会扩大?涉及到哪些疾病的治疗领域?医保报销范围是否会因此而改变?这些问题目前仍悬而未决。

此外,按照国家卫健委要求,报送方式系由三级医院自行填报,业内人士也担心,其填报数量是否达到合理使用考虑的目的。“倘若医院填报的数字,是现有占比数字相差无几,那考核基本就形同虚设。”

根据多家券商的研报显示,高值耗材在三甲公立医院的收入占比约为25%至40%,中间的跨度非常大,全凭省市卫健委和医院院长对于改革的决心。

最终的核心问题,对高值医用耗材重点监控之后,是否应该把更多的主导权交还给医生?

而在本次三级公立医院考核中,医疗服务收入仍是重点。国家卫健委指出,该指标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在降低医用耗材费用加成的同时,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

事实上,解决医务人员的阳光收入,才是本次改革的根本核心。胡大一曾提醒决策者,警惕打着创新旗号把高值医用耗材价格提高,否则,医疗器械的改革又回到了原点。

#医生##医院##薪酬#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4-05/57927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