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婴幼儿髋关节健康,医生建议出生后4至6周为筛查最佳时机

  • 2022-01-13 14:00:08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近日,汕头市澄海区人民医院接诊了一例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是一名19个月大的小女孩,家长因发现她左臀褶深,且半年多来出现长短腿的症状,于是带她入院求诊。经诊断为右侧髋关节发育不良。

该院骨伤科主任胡苑涛告诉笔者,小女孩到医院确诊时,已经处于临床脱位期,按治疗原则建议进行内收肌切断及石膏人字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以早诊断早治疗为原则,对于孩子双腿不一样、长腿上纹路不对称、一条腿不怎么爱踢蹬、新生儿会阴部增宽等问题,家长需及早向专科医生求诊。”胡苑涛表示,出生后4至6周是超声筛查黄金期,对坐满月子后前往妇产科复诊的产妇,建议同时对婴幼儿进行DDH早期筛查。

无症状也可能髋关节发育不良

汕头市澄海人民医院超声中心主治医生蔡玉玲介绍,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是小儿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是髋关节在胚胎、胎儿和婴儿时期发育过程中出现偏差、恶化导致髋关节结构异常的一系列疾病,包括髋关节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这种疾病多发于女孩,左侧发病多于右侧,也是导致后期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病因之一。

家长怎么才能发现孩子有可能存在DDH?蔡玉玲指出,DDH常见于6种群体:经体格检查髋关节有包括臀纹不对称、双下肢不等长、髋关节外展受限等异常或可疑发现者;有DDH家族史或遗传史者;羊水过少、臀先露或其他胎产式因素者或巨大儿;神经肌肉病变者,如先天性肌肉斜颈和先天性足部畸形等;婴儿襁褓,即婴儿时期双腿伸直包裹起来;已学步行走的婴幼儿出现跛行(单侧脱位)或摇摆步态(双侧脱位),可有腰前凸增加(双侧脱位)等。

但蔡玉玲表示,即便没有以上的6点现象,婴幼儿依然可能患有DDH。因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很多病例都没有症状,只能在筛查中发现。虽然在以往的统计数据中,此类疾病的发病率只有约1%,但随着近几年超声髋关节筛查的发展,专家发现该疾病的发病率远不止于此。

◎出生至6个月为最佳治疗期

“国内外专家建议,最佳的检查时机是在婴幼儿出生后的4至6周。”蔡玉玲表示,目前公认的DDH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得越早,治疗的方法就越简单,也更容易获得正常或接近正常的髋关节。

胡苑涛提出,婴幼儿出生至6个月这段时期,是DDH治疗的黄金时期。6周筛查出轻度DDH的患儿,只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正确的方式抱宝宝,定期复查就可以恢复;出生到6个月症状明显的患儿,大多数只需要用软性的吊带固定,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活动,并定期复查。

而到7至18个月才发现髋关节脱位及半脱位的患儿,已经难以使用吊带来恢复,需要在麻醉下闭合复位或者切开复位,使用石膏固定。如果患儿到18个月至8岁才被发现,手术的范围和难度会更大,疗效大打折扣,且有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并留下难看的疤痕。如果患儿到8岁以后才被发现,这个年龄段的DDH疗效不佳、并发症也多,只能使用有限的手段姑息治疗。

胡苑涛补充道,很多患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前期没有脱位,也没有症状,到30至40岁就容易早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也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常见病因之一。他表示,虽然现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成熟,疗效好,但人工髋关节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且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

目前,新生儿DDH超声筛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北上广深等地已经很普及,部分地区还把此项检查列入儿童保健手册必查项目。蔡玉玲表示,超声检查的优点非常明显: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高,均大于90%,假阴性少;对脱位、半脱位和髋臼发育不良都可以诊断;可对DDH的治疗进行动态观察且没有放射损害。“因此,尽早开展超声筛查是确定是否患有DDH的首选方法。”

【记者】 王涵琦

【通讯员】 陈健星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作者】 王涵琦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13/56638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