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帮凶!几乎每2个人就有一个中招!

  • 2022-01-13 12:00:05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最近有一则新闻,让人们如临大敌。

美国卫生与公共服务部(HHS)在1月5日更新的致癌物名单中,将幽门螺杆菌(Hp)列为了明确致癌物。

要知道,在我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大约在60%,也就是说,每两个人中就约有一人携带该细菌。

央视新闻电话采访了专家,对方也表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跟胃癌的发病有着密切的关联。

许多人纷纷表示要赶紧上医院检查身体,万一不小心拥有了这个“小可爱”,那不就相当于拥有了轮回转世的加速包。

这玩意儿可不兴要啊!

话说回来,幽门螺杆菌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大家又应该怎么治疗和预防呢?

幽门螺杆菌(简称HP),犹如它的名字一样,菌体呈螺旋S形或L形,有4至6根鞭毛。

它是一种微需氧的细菌,喜欢在人体胃及十二指肠的区域内生活。

其实,人体胃部的胃酸,就能够杀死和分解很多细菌。

而幽门螺杆菌,则跑到了胃壁里面繁殖,别人认认真真玩游戏,它在这里卡bug。

不仅胃酸找不到它,它还能上下其手搅弄风云,导致周边的胃细胞癌变。不得不说,它是有点牛X症在身上的。

一旦感染了它,人们就会同时收获打嗝、腹胀、腹痛、腹泻、口臭、呕吐、反酸水等大礼包。

如果一个美女或者帅哥,突然微微蹙眉、手抚上腹,他们可能不是在模仿西施,而是正经历上吐下泻的阶段。

早在201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把它列入了一类致癌物。

人类可以说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宿主,而且至今还没有研发出预防的疫苗。

一个人如果感染上了幽门螺杆菌,几乎没有自愈的可能,并且治疗的过程也特别漫长。

它不仅能在胃液里面生存,还会破坏胃壁,通过胃食道向上反流,从而滞留在口腔中特别是牙菌斑中。

所以,当人们感染上了幽门螺杆菌,那么口腔、唾液、粪便都有可能携带病菌。

虽然它听起来感觉很可怕,又是生命力顽强,又是容易传染的,但是距离演变成胃癌还隔着一大段的距离。

它主要是和胃溃疡和慢性胃炎、以及胃的粘膜损伤有关。

对待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病人,首先检查的就是胃部粘膜有没有损伤,如果有损伤的话,就需要及时治疗。

如果没有损伤,就算在医院检查出自己有幽门螺杆菌,医生也会告知无需治疗。总而言之,对待幽门螺杆菌,我们要重视它,但是不必害怕它。

幽门螺旋杆菌至今没有特效药,但不妨碍人们利用它赚大钱。

自从它被明确为致癌物后,关于“幽门螺杆菌”的概念股大涨。

同时,许多药企也主动来认领“幽门螺杆菌”这一概念。

明明就是个细菌,却在一夜之间成了香饽饽,是个人都想抱着啃两口。

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产品卖得最为火热。

在首页的宣传海报上,他们毫不忌讳地打着“国家专利”“专治幽门螺杆菌”的字样,明晃晃地“蹭热度”。

而且单支牙膏的价格是普通常规牙膏价格的3-10倍,一支就能卖到几十上百元。

而这些牙膏的真面目是什么呢?

根据澎湃新闻调查,这些牙膏,虽然获得了药监局的医疗器械批号,但实际上的成分是一种医用冷敷凝胶,主要用于人体物理退热,来达到降温的作用。

和幽门螺杆菌不能说毫无联系,只能说丝毫不沾边。

和“抗幽门螺旋杆菌牙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蜂蜜。

在很多养生学的文章中,都在宣传一个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方法,那就是吃蜂蜜。

然而事实上,对于有幽门螺杆菌的人来说,喝蜂蜜水或者纯蜂蜜不但不能杀死幽门螺杆菌,还会因为过高的糖分摄入,进一步刺激胃酸分泌,会让胃部出现更加不适的情况。

针对治疗幽门螺杆菌,除了上面这些明晃晃的商家圈钱套路之外,还有好心办坏事的民间土方法,最出圈的就是“吃大蒜能消除幽门螺杆菌”了。

虽然说生大蒜,在体外确实有抑菌和杀菌的作用。

但是要吃很多大蒜才能具备杀菌的浓度,那么多的生蒜吃下去,先不说胃能不能受得了,就是那个味也受不了啊!幽门螺杆菌引起的口臭,和口腔浓浓的蒜味,活脱脱一个生化武器。

所以,如果真的感染了幽门螺杆菌,那就及时去医院,千万不要盲目治疗。

目前,预防幽门螺杆菌,最有效的方法,还是分餐制和使用公筷。从传播链条上彻底隔绝病菌传播

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啊!

不过幽门螺旋杆菌,也不是一无是处。

在早期的医学研究中,科学家们都认为胃部是一个无菌的状态,所以一切关于胃部存在微生物的研究,都被主流医学屏蔽掉了。

直到1984年,有个狠人巴里・马歇尔出现了。

作为医生的他,为了证明“幽门螺杆菌”的存在,直接连细菌带培养基一起喝了下去。

古有神农尝百草,今有马歇尔以身试菌,大佬都是狠人。

喝下细菌的他,直接开启了狂吐模式。

终于,在几天后,他做了胃镜,从他的胃里取出的粘膜样品培养出了幽门螺杆菌菌落。

同时,马歇尔也论证了胃炎、胃溃疡和幽门螺杆菌的联系。

在幽门螺杆菌被发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要在人体发现了它,医生们都会马上用抗生素杀灭它。

这时,又出现了另一个狠人,马丁・布莱泽。

人们都在杀灭幽门螺杆菌,他在研究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他注意到了,幽门螺杆菌能向下通过十二指肠引起溃疡,那么向上是否也能引起食管的疾病呢?

比如,胃灼热,反酸水烧心。

于是,他找了众多的胃灼热患者和健康人进行了单盲实验。

实验结果确实证明了食管反流疾病和幽门螺杆菌有联系,但却是对人体好的方向。

简单来说,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患胃灼热烧心的概率更小,而没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反而容易患胃灼热烧心,而且是幽门螺杆菌患者的8倍之多。

也就是说,幽门螺杆菌在某一方面,实际上是在保护人类的食道。

为了论证这一观点,马丁・布莱泽又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实验。

结果表明,有幽门螺杆菌的人犯烧心的概率为12.9%,而根治了幽门螺杆菌的人患烧心的概率达到了26%。

这其实是因为,幽门螺杆菌通过尿素酶产生的氨来中和胃酸,就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胃酸过高。

无巧不成书,一个细菌居然成了调节胃酸的存在。

在后续的研究里,马丁・布莱泽还发现了哮喘和幽门螺杆菌的关系。

在2000年,他将318位哮喘患者组成实验组,然后将208位正常人组成对照组,又进行了一次单盲试验。

这个实验的结果表示,携带幽门螺杆菌会让患哮喘的概率降低30%。且在实验对象当中,携带幽门螺杆菌的人平均年龄是21岁,而不携带幽门螺杆菌的患者平均年龄是11岁。

这就意味着,在某种程度上,幽门螺杆菌能大概率降低孩子们患哮喘的概率。

后来,布莱泽又针对上万的样本,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研究。

不仅巩固了之前的论证,还证明了过敏性鼻炎以及许多皮肤过敏疾病,都和幽门螺杆菌有着负相关的联系。

这些实验不断证实,幽门螺杆菌似乎对免疫具有调节作用。

这就像感冒了发烧一样,免疫系统会自动运用高温消灭病毒,也就是我们经常调侃的“大脑和病毒总要死一个”。

而幽门螺杆菌很好地中和了这两者的关系,使得免疫系统能够正常的运转。

在很长的时间里,幽门螺杆菌都是以一个“反叛”的身份出现,结果这些实验,论证了它也有“天使”的一面。

说这么多,不是为了给幽门螺杆菌正名,而是感叹造物主的神奇。

人类发现幽门螺杆菌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我们都以为它来者不善,其实我们才是来者。

没有宿敌的免疫军团,太闲了站岗太多,火力过猛。

没有宿敌的幽门螺旋杆菌,会疯狂扩张,只有互相制约制衡,才是生存的王道。

最后,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身体已经出现了不适症状,还是要赶紧去医院治疗。

毛豆课代表:你有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而进医院的经历吗?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13/566372.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