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为何对此重拳整治?副主任医师职称成重灾区
- 2022-01-13 08:00:09 腾讯健康
- 健康
平地起惊雷。
自2021年6月开始,国家卫生健康委加大严查科研诚信违规案件的力度。据我们统计,2021年6月至12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共通报医学科研诚信案件300余起,涉及近150家医院。其中山东、江苏、河南三地成为论文造假「重灾区」。
四个维度看论文造假背后的故事
来源|健康界制图
有超过120家三甲医院涉及论文造假,山东省是「重灾区」,其中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以「多达上百篇造假论文」引发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该医院第一次「上榜」。在2020年,知名学术打假网站撤稿观察(Retraction Watch)的职业学术打假人Elisabeth Bik博士团队,就曾曝光中国医院400多篇造假论文,而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则以101篇造假论文居首。
近日,我们就此联系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未得到正面回复。该医院一工作人员坦言:「我们医院是『重灾区』,(对此)不便回应。」
据了解,在被指出论文造假后,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也开始了自查自纠,在2021年9月起,该医院主动通报了8位医生存在篡改数据、编造研究过程、不当署名的学术不端行为,此后又陆续通报几批。
除了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省其他上榜的医院也基本是「老熟人」。此前曾轮番上过榜。
学术造假同样也存在于诸如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等知名「大三甲」医院。
据北京协和医院官网显示,被通报的责任人之一为该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崔某某,通报的论文涉嫌图片造假。
这篇论文中有两类图片,分别是柱状图和Western blot 条带。据丁香园报道,将论文中大部分和Western blot 条带有关的图片进行整理,用猫途鹰图像检测系统进行相似性检测和篡改检测,结果显示图片间的相似程度达到了86%。进一步检测发现:「论文被篡改的概率达到了99%。」
Western blot 条带是公认的论文图像造假重灾区。在被发现的这些论文中,涉嫌图像造假的论文均呈现出Western blot 条带间隔规律、呈哑铃状或蝌蚪状,没有任何实验中常见的污渍。此外,对比这些论文中Western blot 条带的背景,发现它们都十分相似,疑似从其他来源复制粘贴,或者电脑生成的。
来源|健康界制图
图片和数据造假、代写代投、编造研究过程,依次为最常见的造假形式。
我们在梳理时发现,大部分论文存在篡改数据的行为,从通报来看,一些实验甚至存在未完成就已经提交论文的情况,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图片被捏造、粉饰。
如果说篡改数据、捏造实验过程已是违反科研诚信的行为,那么代写代投的行为,则在挑战科研诚信的底线。
在淘宝网,搜索「论文代写」的关键词并不会出现相关卖家,但我们发现,搜索「代」字,下方会自动出现一批关键词,其中就包括代笔写作,点进去会发现:这是一个造假根据地。
商家以代写文章掩人耳目,进入店铺就会发现其代写业务之广泛,包括从电大、函授、专科一直到博士等各个阶段所需要的论文,以及「职称」和「期刊」所需要的文章代写,有些店铺甚至直白地用「包通过」当店名。
排行榜上的第一名是一家月销量2万+的店铺,5000多条评价只有3条中差评,都是因为未按约定交稿,鲜少有人对文章质量提出质疑。
在其中一条差评下,卖家表示:「作为月销2万+的店铺,也避免不了会出现个别问题。以自己的人格担保,下次绝对不会出现拖稿的情况。」
在「问大家」的评论区,有人问「值得信赖吗?会写到一半不写吗?」
有回复表示「不知道,我是shua dan de(刷单),应该大部分都是我这样的。」
我们以麻醉医生的身份添加了对方的企业微信,要求对方写一篇关于胃癌的论文评职称用,对方表示:「中文写作1万字稿费2000元,如果包括代发表的话,稿费会贵一些,差不多一万元。具体投哪些期刊,要等稿子写好后,看跟什么方向的期刊吻合。」
当我们对代写者的学历以及文章质量表示担忧时,对方表示写手都是专业对口的在职老师,「不会被查出来,我们只是代写」。
……
对于代写者是否专业,顾客或许难以鉴定,但「包过,不过吃屎」这一让人不适的承诺,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出自专业人士之口。
更为讽刺的是,在另一家名为「代写包通过」的店铺,店主将淘宝网禁止论文买卖的提示放到了宝贝详情页,伴随着店铺月销量8000+和评论里「整个寝室都来这家代写」的「好成绩」,这个提示看上去更像是免责声明。甚至如果交易达成,买卖双方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仔细思索一下,其中还有威胁的意味。
来源|健康界制图
从第一作者的职称来看,副主任医师是科研诚信违规案件的「主力军」,占比为57%,主治医师紧随其后,占比为32%,主任医师占比8%。
如果说论文造假是想更快速、顺利地晋职称,那么恐怕事与愿违,与此前不痛不痒的处罚措施相比,这次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措施可谓「蛇打七寸」――多人被撤销正高职称,有人被取消博士学位!
在梳理案件时发现,山东省滕州市某医院第一作者陈某某被撤销获得的主任医师资格;山东省济宁市某医院第一作者刘某被撤销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南京医科大学撤回合肥某医院杨某某博士学位,医院方面也取消了其申报各级科技计划项目、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等资格,其通讯作者也被取消3年的研究生招生资格。
双重身份,注定双份惩罚。据悉,通报中的南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的杨某某是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其导师是南京鼓楼医院教授郭宏骞。一边在南京读书,一边在合肥工作,「这是要给火遍全网的『徽京』绰号继续添砖加瓦吗?」解螺旋如此评价道。
来源|健康界制图
从通讯作者职称占比来看,依旧是副主任医师「遥遥领先」,占比46%,接下来依次是主治医师31%、主任医师22%。
难道副主任医师在晋职称中有着更多的压力?
「牙医徐勇刚」曾在他的个人微信公众号大胆发声:废除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徐勇刚表示,绝大多数医学科研,无论是自撰还是抄袭,都是赤裸裸地以晋升为目的,从立项到研究,既无临床实用意义也无推广前景。而此前的晋升机制则是唯科研、论文、专利为重要指标。他认为,医生已经把精力放在治病救人上,而不是弄虚作假上。
评论区也有不少人表示赞同:
强烈支持废除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凭本事吃饭,凭技术说话,凭服务立足……
医疗人员紧缺,连日加班已经精疲力竭无暇顾及其他,哪还有心思搞科研?
科研还是给在校的学生教授们研究好了,医生就应该好好看病!
不难看出,医生们还是希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患者服务中去。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对我们表示,医生要不要搞科研这个问题,要分情况来讨论。
「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我觉得其实没必要(有科研的硬性要求),而对三级甲等医院,我个人认为,要弱化科研论文的考核比重,甚至允许在三级甲等医院设立不同的岗位。」在王岳看来,医院可以参考大学的教学岗、科研岗、教学科研岗的模式,设置诸如临床岗、科研岗和临床科研岗,允许医生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对应的职称晋升渠道,「当然,最终的待遇应该是相似的。」
他认为,医院回归公益性,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只有这样,医务人员「追名逐利」的趋势,才会有所缓解。
不屑造假,却为何还要造假?
「作为一名医生,我恳请您及时放过我们。您曝光了我们,但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做同样的事情。只要游戏规则不变,类似的行为注定会持续下去。这次您曝光出来,我们很可能连饭碗也保不住了……我们真的别无选择……」
这是一名自称论文造假的医生在2020年1月给Bik团队成员tigerBB8(中文化名「扮虎」,下称扮虎)的私信。他表示自己当年在论文造假时非常不屑,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自己白天要做手术,晚上要管孩子,根本没有完整的时间来做科研,而科研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没有论文职称上不去,养家都困难。
晋升,代表着优越的「金钱」与「社会地位」。
科研工作是多数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科研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医院和医生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王岳指出,医生学术造假的背后,各类排行榜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的研究生做发达国家和中国的医院质量排行榜对比,发现发达国家对科研并不关注,更多的医院的评价指标是针对临床,特别是针对医生和患者的。」王岳说。
「主治医师晋升为副主任医师,需要在核心期刊发表3篇专业论文,而这一规则在2022年11月还会发生变化,更改为两篇『核心期刊』论文以及1篇SCI论文。」来自某三甲医院泌尿外科的医生告诉健康界。
面对繁重的医疗工作,很多时候医生们无暇分心,在临床与科研的选择中,会更倾向于临床工作。然而,重临床、轻科研的最终结果就是,医生们尽管临床水平稳步提升,但由于缺乏科研成果、达不到科研指标而无法晋升。
但这并不是作假的理由。
「论文发出的那一刻,就已经晚了。」「扮虎」回复到,医生不发论文、不晋升职称也不会就过不下去,就算要发论文,也不用非得作假,只要有心,基层的临床,也可以写出很好的论文。
破除「唯论文」已在行动
如何杜绝论文作假这一现象?社会需要的是营造良好的科研诚信氛围。国家层面已经展开行动。
一方面,明确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原则。国家层面已发布多项政策,界定科研诚信「是与非」的边界。
2016年4月,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的通知,明确规定了因伪造、篡改、抄袭等严重科研不端行为的处罚措施。
2019年10月,国家卫健委等20部门联合印发的《科研诚信案件调查处理规则(试行)》的通知,则是从职责分工、调查、处理、申诉复查、保障与监督等方面,全面阐释了科研失信行为的调查处理原则。
2021年1月,新修订的《医学科研诚信和相关行为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医学科研诚信主体责任。
另一方面,破除唯论文等四唯倾向。职称评审不与论文挂钩,医师们不再需要论文作为晋级的「敲门砖」,从源头遏制科研作假之风。
2021年8月,《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一经发布,就引起业内的高度关注。
《指导意见》提出,破除四唯(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倾向。在职称评审和岗位聘任各个环节,不再以论文篇数和SCI等相关指标,作为前置条件和评审的直接依据。
人社部、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为了引导医生回归临床,此次职称改革特别将门诊工作量、出院人数、出院患者手术人次等临床工作数量,作为医生晋升职称的门槛条件。
不再唯论文的晋升,会使医生晋升问题变得简单吗?
破除「唯论文」,国家层面积极部署,地方也及时出台应对之策。2021年9月25日,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关于2021年度全省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职称评审不再以论文发表为衡量标准,而是扩充至8个条件。
河南一家医学专业自媒体于2021年10月调研到近3万份有效问卷,根据统计结果,86%的投票者表示:评审条件非常不合理。
扩充职称评审,原本是为医生「松绑」,医生们可以拥有更多的选择。然而现实的问题是,这8项参评条件,仅有在二类期刊发表论文和发明专利较容易实现,其余6项都有些「遥不可及」。不唯论文了,但论文反而成了较容易完成的,这也意味着,不再「唯论文」的晋升,并没有变得简单。
目前论文市场已经是鱼龙混杂,如果这样的政策落地,发明专利市场是否也会滋生灰色利益链?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现象很难彻底杜绝,「打掉了这一模式,还会改头换面成另一种模式。究其原因,是『纸面』审查资格的工序市场决定的。」中国政法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帅和律师事务所律师沈腾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他建议,增设学术转化或能力考核环节,灵活考核方式,提高造假成本,一经发现,即纳入诚信系统限制性追责,将会起到一定约束作用。
此外,王岳也表示,国内对学术不端的惩戒力度不足,「更重要的是有些人可能获得了豁免。法律的严肃性从不体现在惩罚的力度上,而是体现在不可豁免性上」。
后续,我们从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称处独家获悉,上述《通知》仅仅作为2021年过渡条件使用,2022年职称评审工作不会再根据这一文件为依据,而是会修订新的评审条件――其实,河南省2021年卫生系列高级职称提交材料的时间,早在该《通知》发布的4个月之前,换言之,该《通知》并未真正施行过。
来源 | 健康界
整理 | Swagpp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2-01-13/56632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脑梗来临,头部先知?医生提醒:头部出现“3个异常”,小心脑梗2022-01-13 08:00:09
- 时间争夺战里的“网红医生”2022-01-13 08:00:09
- 年轻人发生脑出血,为什么?医生:除了高血压,还有2个病因2022-01-13 08:00:09
- 患者一年要花100万,这家药企却亏了14亿2022-01-13 08:00:09
- 腿疼和减肥的辩证关系2022-01-13 08:00:09
-
什么是阴痛?
2021-10-26
-
美立方国内外专家齐聚 颌面专家团再升级
2021-08-23
-
《热点聚焦》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防控有了新要求
2021-09-15 20:00:10
-
浙大一院2021年中秋节、国庆节放假及工作安排
2021-09-12 14:00:03
-
什么是阴结?
2021-10-26 10:33:42
-
名医风采 美立方颌面国际专家团,轮廓改造天团
2021-08-23 11:48:32
-
12333异地就医备案 您关心的都在这里
2021-09-07 10:4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