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堂】巧用中药治秋燥

  • 2021-09-15 20:00:10    医药卫生报
  • 陈更
  • 健康

原标题:【养生堂】巧用中药治秋燥

秋天尤其是深秋,天气干燥,在久晴无雨、秋阳以曝之时,人们常易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皮肤干燥等津气干燥的症状,此即是中医所说的秋燥。秋燥是秋季感受时令燥气之邪引起的外感疾病,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土地干旱和沙漠化的日趋严重,随之而来的秋燥也越来越多。

秋燥的发生有一定季节性,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一般发病时间多集中在入秋以后的9月、10月、11月,入冬以后,症状逐渐消失。秋燥的诊断并不困难,初起常具有肺卫证候,一般来说,在秋季出现咽干、鼻燥、咳嗽少痰等口、鼻、咽、唇津气干燥见症状者,即可确诊(注意与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相鉴别)。

秋燥为秋季特有的疾病,与现代医学中发于秋季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相类似,体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外界天气燥热则是发病的重要条件。虽然秋燥以津气干燥为主要临床表现,但单纯对症处理往往疗效欠佳,现代医学也无特效方法。根据秋燥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机制,把秋燥分为邪在肺卫型、燥热伤肺型、肺胃阴伤型和凉燥袭肺型这4种证型,巧妙选用中药进行治疗,常可药到病除。

邪在肺卫型:此型为温燥初起、邪袭肺卫之候。症见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少汗,干咳无痰,咽干鼻燥,口渴,舌质红,苔薄白而干,脉浮数。治宜辛凉甘润、轻透肺卫为法。方药可选桑杏汤加减。药用桑叶、杏仁、栀子、浙贝母、竹叶、薄荷、防风各12克,沙参20克,梨皮30克,麦冬、白芍各15克,甘草5克(此药量为成人用量)。用法为每天1剂,水煎服。

燥热伤肺型:此型为肺经燥热化火、耗伤阴液之候。症见身热,干咳无痰,甚或咯痰带血丝,气逆而喘,咽干鼻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舌苔薄白而燥,舌边尖红赤,脉细稍数。治宜清肺润燥养阴为法。方药可选清燥救肺汤加减。药用桑叶、麻仁、杏仁各12克,麦冬、浙贝母、白芍、桔梗、知母、瓜蒌各15克,沙参、黄芩各20克,甘草6克。用法为每天1剂,水煎服。

肺胃阴伤型:此型为燥热灼伤肺胃津液之候。症见身热不甚,干咳不已,咳嗽少痰,口、鼻、唇、咽干燥而渴,大便燥结难行,舌质红,苔薄少而干,脉细数。治宜甘寒滋润、清养肺胃为法。方药可选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用沙参18克,麦冬、黄芩、石斛、连翘各15克,天花粉、玉竹、桑叶、浙贝母、枇杷叶各12克,梨汁24克,甘草6克。用法为每天1剂,水煎服。

凉燥袭肺型:此型为凉燥之邪侵袭肺卫所致。症见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干鼻塞,口唇干燥,咳嗽少痰,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脉浮。治宜疏表透邪、开肺润燥为法。方药可选杏苏散加减。药用苏叶、前胡、杏仁、防风各12克,陈皮、茯苓、桔梗、连翘各15克,浙贝母、石斛、沙参各9克,大枣6枚,甘草6克。用法为每天1剂,水煎服。(作者供职于遂平县人民医院)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09-15/52994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