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撷萃】孙一奎慧眼识怪病

  • 2021-09-15 20:00:10    医药卫生报
  • 陈更
  • 健康

原标题:【杏林撷萃】孙一奎慧眼识怪病

孙一奎,字文垣,号东宿,别号生生子,安徽省休宁县人,生活于明代嘉靖至万历年间,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医学家。

史料记载,孙一奎天资聪慧,幼时承家世习儒。有一次,他到括苍(今浙江省丽水市)看望长兄,途中偶遇一老翁传授秘方,便乘兴领悟,归家验之,果获良效,遂舍儒从医。此后30余年,他熟读经典,遍访名医,加上勤奋临证,最终成为声名显赫的医林耆宿,名噪一时。尤其是孙一奎临证,精思明辨,对疑难病、怪病慧眼识真,断生死、投方药多有应验,成了医学史上的佳话。其所著的《赤水玄珠》《医旨续余》《孙文垣医案》等书,也成为后世医学界的宝贵财富。

有一个患者叫叶润斋,近40岁,苦诉心膈嘈杂,好吃肉,尤喜鸡肉,一日缺肉则感身浮力倦,神魂无措,必得肉方可。但见了肉就大嚼,肉入腹则腹大痛,直痛得口吐酸水稠涎方稍安,而安定后又想吃肉。看他腹痛号啕时的惨状,人人酸鼻,皆以为祟(鬼神)。有人劝他:“与其吃肉而受痛,莫若戒肉而无楚,久病脾虚,肉入难化,故作痛,此妇人女子皆知之理,你乃大丈夫,岂食而不顾身?”叶润斋无奈答道:“我固知此理,但腹痛虽苦尚能忍,遇嘈杂则遍身如蚁噬,心如刀剜,顷刻难忍,急需得肉则安,不得已才纵口受痛啊!”其父四处求医,但无人能识,最后请到孙一奎。孙一奎以患者六脉大小不一,唇红脸黄等征象,断曰:“据色脉,乃虫症,非祟也。”于是先与雄黄丸,无效。遂改用轻粉、使君子,用鸡蛋打饼,令患者五更时空腹食之。果然,到次日上午,患者解下长蛲虫十余条,最长的两条长约盈尺,而下午又解出小虫百余条。自此,患者再不喜肉,嘈杂之苦亦随之而除。

还有一次,有一个司马姓的官员,因暑天连续料理公务,感觉热燥口渴,便吃了许多凉瓜果,引起腹泻、小便短少。医生以胃苓汤加滑石、木通、车前子治之,服后腹泻止,但出现便秘;转用润肠丸,却又腹泻不止;再用通便之剂,竟出现小便失常,站着排尿虽小腹急胀却点滴不出,而睡到床上则小便自流不止。为此,司马大人夜不能寐,苦不堪言。遍求名医,多以为是怪病。因为,若断为癃闭,却只是站着小便不出;若断为闭症,却卧床能涓涓而流。最后,一医生按气虚下陷,用补中益气汤合安神丸治疗,却不奏效。后孙一奎赶到,他问明情况后,既而诊脉,见患者两寸短弱,关脉缓大,两尺又洪大,一时被矛盾罕见的脉象所困扰,便说:“司马大人平时贪杯,湿热下流,加之余暑未解,滞涩下部。现时在午后,恐脉象不准,待明晨再诊,方能用药。”司马大人求曰:“盼先生久矣,请先施一药,让我安睡。”孙一奎无奈,权用益元散、香薷汤化裁。次日晨,孙一奎和众医复诊,患者仍诉一夜未眠。孙一奎诊其脉并无二致,思忖良久,断然说:“此乃溺窍不对所致。”众医问:“病名出何处?”孙一奎答:“经云:‘膀胱者,脬之室也。’脬中湿热下坠,所以站立溲尿,窍不相对,便溺无从出,而卧睡脬不下坠,则小便因出。所以涓涓细流,乃尿不通达也。治宜补上中二焦元阳,兼清下焦湿热,方可奏效。至于不寐之症,非心血不足,乃刻意防备之故,心病也。治此须从长计议,短时难收捷效。余意以布袋垫身,任小便自流,不必防备,自能安然入睡。”众人咋舌,但孙一奎仍投补中益气汤,加黄柏、知母。司马大人依法治疗数十日,其病痊愈。

(作者供职于辉县市中医院)

统筹:刘旸

责编:张驰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09-15/52993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