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无“陷”未来 莫让出生缺陷成遗憾

  • 2021-09-12 20:00:09    医药卫生报
  • 陈更
  • 健康

原标题:拥抱无“陷”未来 莫让出生缺陷成遗憾

拥抱无“陷”未来 莫让出生缺陷成遗憾

本报记者 冯金灿 通讯员 李伟博

9月12日是预防出生缺陷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健康孕育,护佑新生”。河南省卫生健康委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组织省人民医院、省妇幼保健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省级产前诊断中心,将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与全省免费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省级重点民生实事相结合,围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内容,广泛开展出生缺陷防治宣传教育,普及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倡导优生优育和科学备孕,特别是加强高龄、剖宫产再生育夫妇孕前咨询指导,规范提供妊娠风险提示、孕期健康指导,保障母婴安全和孕育质量。

出生缺陷:求子路上共同的敌人9月11-12日,河南省人民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出生缺陷预防重点实验室举办“出生缺陷防控系列活动—产前诊断质量控制培训班”,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对产前诊断的质量控制,给民众提供更加规范优质的诊疗服务。

河南省遗传优生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学遗传研究所主任廖世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的门诊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求子路上,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坎坷。三次怀孕,一次是胎停育、一次是生化妊娠、一次是自然流产,小华(化名)自嘲集齐了习惯性流产的所有类型。尽管求子路艰难,可她太想有一个孩子了。第三次怀孕时,小华从知道的第一天起就辞了工作,专心在家保胎,连翻身都要小心翼翼地分成几个步骤完成。可到了怀孕的第72天,孩子还是没保住。而这,已经是她三次怀孕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有人求而不得,有人拥有却无法开怀。小敏(化名)已经有两个孩子,但这却是她整夜无法入睡的心结。几年前,小敏的第一个孩子降生,但慢慢长大发现孩子和别的小朋友明显不一样,“个子小、浑身软绵绵、也学不会说话。”夫妻俩带着孩子去看了很多医生,也没弄明白原因。生第二个孩子时,不幸再次降临,第二个孩子和姐姐一样,再次出现了明显的发育落后和智力障碍。小敏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她和丈夫明明都聪明能干,家里几代都老实本分,为什么连着生了两个“傻”孩子? “其实,他们面对的是共同的敌人——出生缺陷。”廖世秀说,“优生优育是每一对育龄夫妇的刚需。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约为5.6%。据估算,2020年,河南省有7万余名新生儿存在出生缺陷。只有更多的医疗机构、更多的医务人员掌握规范的诊疗技能,构筑孕前、产前、出生后三级预防体系才能更好地预防出生缺陷,提升人口素质。”

“三道防线”:让更多人远离出生缺陷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一级预防未雨绸缪,防止出生缺陷的发生;二级预防重中之重,减少出生缺陷儿的出生;三级预防亡羊补牢,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这三道防线,就像三层滤网,一层层筛下来,能将出生缺陷的发生率尽可能降低。但实际工作中,患者所处的状态往往是复杂且多变的,并非简单静止在各个预防层级中。从1996年河南省医学遗传研究所成立以来,廖世秀最直观的感受是患者的诉求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多样;降低出生缺陷,绝非简单地一“流”了之,需要医生有全局的考量和更有前瞻性的指导意见。小华找到廖世秀的时候,没开口,泪先落。廖世秀赶忙安慰她:“别怕,咱们一起找原因!”这也是在廖世秀的门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导致出生缺陷的原因很多,可以由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引起,也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也可能是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甚至是其他不明原因。仅仅一个习惯性流产,细分到男女双方身上,病因就有十一大类之多,对夫妻双方的问诊,要从职业到生活习惯一直问到家族遗传,医生需要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筛查出最可疑的致病因素。“这个过程就像探案,一点点抽丝剥茧,借助多样化的检查手段,找到病因,给出精确的诊断。然后才能有的放矢,补短板、强弱项、防风险、堵漏洞,帮助问诊的夫妻在下一次孕育中增加获得健康的宝宝的几率。”廖世秀说。经过系统检查,导致小华反复流产的病因找到了,是叶酸代谢基因出现突变。经过对症治疗,小华夫妻终于生下了一个健康宝宝。小敏也在这里找到了答案。通过高通量基因测序和数据分析,确诊她的两个女儿患的都是“科恩综合征”,这是一种遗传病,也是一种罕见病。两个孩子的致病基因,一个突变点来自父方、另一突变点来自母方。“我们还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孩子吗?”小敏很是担心。再次怀孕2个多月后,廖世秀团队通过绒毛活检对小敏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发现胎儿不携带前两个患儿的致病位点,随后经过全孕期的严密监测,小敏足月顺产一个男孩,现在已经2岁,运动和智力等方面发育正常。有遗憾,但无“陷”未来更可期到遗传优生门诊寻求帮助的,还有在常规围产保健中发现异常的准爸妈们。“孕13周,胎儿颈部发现巨大水囊瘤”“孕22周,超声显示胎儿心脏畸形”“孕17周,唐筛21三体高风险”……面对一对对忐忑的父母,廖世秀给出的每个建议都关乎着一个生命的去留,甚至关乎着一个家庭的幸福。但廖世秀从来充满信心。“我们医学遗传中心2014年成立国内首家临床基因诊断与治疗院士工作站,可以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无创DNA检测、拷贝数变异检测以及单基因病、染色体病的诊断,已累计为超过10万名患者提供了出生缺陷、先天畸形的产前诊断与咨询服务。”

廖世秀说。在问诊时,廖世秀总是尽量先把晦涩的遗传生物学知识尽可能地掰开揉碎地讲,再将未来的各种可能和风险一一道明,郑重给出建议,最后将选择权交到患者手中。“在产前,总还有做出选择的机会。而当生命真正降生,一个孩子、一个家庭的命运就会被彻底改变。”廖世秀说。让廖世秀感觉遗憾的患者有很多,比如春芳(化名),她的第一个孩子聪明机灵,但天生没有眼球。探究最终的原因,和母亲在孕期的病毒感染密切相关。这个悲剧本可以通过积极的备孕避免,也可以在孕期通过围产保建及时挽救,但总有准爸妈们觉得“5.6%的出生缺陷发生率怎么可能刚好落在我身上”。不过,让廖世秀欣慰的是,现在主动到优生遗传门诊寻求帮助的夫妻越来越多。因为母亲在50岁那年查出结肠癌,小常带着孩子来到遗传优生门诊做基因检查,结果显示他和女儿都携带结直肠癌致病基因。不久,小常的妻子再次怀孕,绒毛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胎儿依然携带肠癌致病基因。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常都十分失落。“癌症的发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基因无法改变,但通过早发现、早干预、尽早转变生活方式,依然可以拥有美好的生活。”在廖世秀的建议下,小常夫妇最终欣然接受了这个新生命。

廖世秀说,截至2021年,河南已连续5年将预防出生缺陷相关项目纳入省级重点民生实事,2020年全省产前筛查率达到65.22%。全省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均有政府免费项目支撑,实现了全链条、全人群覆盖,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日趋完善。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参加预防出生缺陷相关项目筛查,实现健康孕育,拥抱无“陷”未来!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09-12/52944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