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生物标志物研究――血嗜酸性粒细胞预测价值的新发现

  • 2021-09-07 20:00:07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2021年6月9日,《Frontiers in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我国学者进行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登记研究」(ACURE Study)的又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国内真实世界数据进而探讨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住院患者中预测临床结局的价值。研究结果发现升高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仅与有吸烟史的患者较好的短期预后相关。单独的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难以作为评估预后的可靠指标。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3389/fmed.2021.653777

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已被推荐作为指导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生物标志物。研究显示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高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对吸入激素的临床反应更好。然而,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血嗜酸性粒细胞可预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未来的急性加重风险。并且,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血嗜酸性粒细胞在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均存在争议。

本研究对ACURE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倾向性评分(PS)匹配分析,进一步探讨嗜酸性粒细胞预测AECOPD患者临床结局的准确性。ACURE研究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全国性、多中心、观察性、真实世界研究,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163家医疗中心住院的AECOPD患者。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在基线期均有经肺功能检测确诊的慢阻肺。

不同EOS水平患者PS匹配前后的临床特征

在纳入研究的1566名患者中,42.7%的患者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与白细胞计数之比≥2%)的急性加重(Eosinophilic AECOPD)。大多数患者有吸烟史(72.9%)。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依据吸烟史分别进行PS匹配后的临床特征

对有吸烟史的患者进行PS匹配,确定了468对配对,同时无吸烟史患者的PS匹配确定了177对。匹配后基线特征分布均衡。对于有吸烟史的患者,Eosinophilic AECOPD组的中位住院时间(8天)明显短于Non-eosinophilic AECOPD组(9天),而在从不吸烟的患者中,两组之间未发现统计差异。

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Eosinophilic AECOPD组住院期间全身激素总剂量和总费用均低于Non-eosinophilic AECOPD组,但在从不吸烟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占总费用比例最高的药物费用在有吸烟史的患者中存在组间差异,但在无吸烟史者中无显著差异。

激素治疗反应性分析

在对总体患者、有吸烟史患者和无吸烟史患者分别进行PS匹配后的三个队列中,全身激素的使用率依次是72.0%、74.6%和66.7%。在总体队列中,无论是否使用全身激素,Eosinophilic AECOPD组和Non-eosinophilic AECOPD组患者住院时间一致。但在有吸烟史的队列中,使用全身激素治疗后,Eosinophilic AECOPD组住院时间缩短,未使用全身激素时两组无差异。在无吸烟史的队列中,无论是否使用全身激素,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相似。

纵向分析

出院后15天和30天内发生AECOPD再入院或死亡的比率分别为1.6%和3.5%。Cox回归分析显示,在PS匹配后的总体队列和有吸烟史队列中,Eosinophilic AECOPD和Non-eosinophilic AECOPD组患者出院后15天及30天内的再入院或死亡风险无显著差异。三个匹配队列在所有评估的时间点中,两组患者相对于基线CAT评分的变化无差异。

本研究基于国内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数据,发现仅在有吸烟史的AECOPD患者中,较高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住院时间较短、激素使用剂量较小、住院经济负担较低和激素治疗反应较好有关。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与出院后30天内CAT评分变化及再入院或死亡情况无关。单独一次的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作为判断临床结局的生物标志物是不可靠的。需要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探讨多种因素对嗜酸性粒细胞预测价值的影响。

通讯作者

陈燕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第九届、第十届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慢阻肺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青年委员和循证医学学组副组长、中国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委员会呼吸慢病康复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疾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疾病预防工作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病康复专业委员会慢阻肺康复分会委员、首批入选"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专家、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戒烟联盟理事、中国慢阻肺联盟委员。《结核与肺部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副主编、《Inflammation and cell signaling》杂志副主编。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研究成果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湖南省医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

杨汀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临床诊察部主任,呼吸三部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基层呼吸学组(筹)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康复学会呼吸康复专委会副主委;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毒理学会呼吸毒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公共卫生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全科医学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基金委等5项国家级课题;发表论文10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主编、副主编专著6部。

第一作者

崔亚楠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博士。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气道疾病。

本文完

排版:Jerry

关注我们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09-07/528394.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