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如何避开大医院的「虹吸效应」?

  • 2021-09-06 18:00:06    健康一线
  • 陈更
  • 健康

特约撰稿人 | 朱红

在市场经济下,医联体内的大医院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才,壮大技术力量;希望多吸收病患,提高医院收入,都是无可厚非的。

这样的无可厚非,使部分地区的分级诊疗成了大医院虹吸病患的有力工具。那么,我们基层医院如何避开这种强大的虹吸效应呢?

基层“穷汉”谁来帮?

1.建立上级医院“帮扶”机制

目前大多数基层医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属于“一穷二白”,缺乏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大部分医生每天都忙于临床工作,没有太多机会接触最新的医学研究动向,导致知识脱节,临床处理能力也会逐渐下降。

上级专家以“传帮带”的方式,在门诊坐诊、查房、病例会诊、带教、技能操作、培训讲座等工作中,指导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应对疑难杂症、急危重症的处置能力,带动基层医院提升综合医疗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三级综合医院的医疗服务。

基层医院要把握机遇,虚心求教,将先进的经验和医疗技术消化吸收,不断提高自身医疗服务能力,从而带动整体基层医疗水平的提升。

2.设立专家门诊及联合病房

在基层医院设立专家门诊和联合病房,由上级专家坐诊专家门诊,主要负责处理基层日常疑难杂症,社区发现的各种控制不满意、达到危急值及难治性慢病患者,可以由专家门诊提供治疗方案,需要住院治疗的,转入联合病房。

联合病房定位全科综合病房,可以理解为上级医院在基层的驻点,主要针对社区居民慢性病、常见病、突发病等病情的诊断治疗以及中医康复。联合病房在业务上归属于上级医生管理,在行政上由基层医院管辖,采取同质化管理。

联合病房及专家门诊的设立,某种程度上缩短了分级诊疗的距离,有效地杜绝了上级医院虹吸基层病患,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级专家的医疗服务,也避免了患者舟车劳顿去上级医院诊治的麻烦。

打铁还需自身硬

1.加强基层家庭医生团队建设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功能,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途径。

但是,基层家庭医生与上级医疗机构专科医生相比,总体学历较低,缺乏诊断和治疗常见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难以根据居民多层次的服务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所以,家庭医生团队建设显得尤其重要。

优化团队组合,调整家庭医生团队的结构,利用上级专家扩充家庭医生队伍,带动家庭医生技术力量的提高,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家庭医生服务。也有利于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的信任度、对基层医院的满意度。

2.做好社区慢病管理工作

作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利用社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不能局限于诊治常见病、多发病,也要重视疾病防控和健康管理。

为慢病患者进行健康风险分层,并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这不仅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还能提高家庭医生团队的服务质量,增强居民对其的信任感,筑牢家庭医生的基层慢病网底。

在社区能得到家庭医生良好的慢病管理服务。在免费享受基本公卫服务的同时,在基层医院的慢病患者可以享受两个月的长处方,省下了大部分的跑腿时间。对老年人肯定是一大利好,也有利于更多的慢病患者扎根基层。

网络信息助基层

1.成立远程会诊中心

区域内成立远程会诊中心,基层医院可以随时将患者的各项数据通过互联网快速上传至会诊中心,上级医生在最短时间内对病人的病情作出全面分析、综合判断、提供合理诊断,甚至提出治疗建议。

远程会诊中心的建立,使医联体内医疗诊断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直接延伸至基层医院,进而提升基层诊断水平,提高诊断效率,降低老百姓的看病费用。

远程会诊中心的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持续做好远程医疗服务。居民可以通过远程网络,可以向专家咨询一些健康问题,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上级专家的诊疗服务。

2.区域内共享信息资源

目前,很多地方实现了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的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是医联体建设顺利推进的重要支撑,是实现上下级医院间转诊、下沉优质资源等的重要前置条件。

但由于各级政府对医疗信息系统的投入有限,造成现有的资源共享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医联体及分级诊疗的需求。

因此,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打造医联体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内部医疗资源、信息、服务的互联互通,提升医疗协同服务效率。

国家政策来支撑

1.提高报销比例,发挥价格差异化

现有的新农合政策已经向基层医院进行了倾斜。提高基层医院门诊统筹、住院报销比例,拉开了基层医院和大医院的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除急诊外未履行转院手续的越级诊治原则上不予报销。

另外,要发挥价格差异化。各级政府应该在完善新农合补偿机制的基础上,对医疗服务价格进行结构性调整,建立基层医院与上级医院的差别化价格政策,进一步拉开不同等级机构间的价格梯度,引导患者首选基层医院诊治。

2.要加大对基层医院的投入

基层医院“穷”,设备设施落后,普遍存在缺医少药的现象。人穷则志短,留不住患者,留不住人才。再加上大医院虹吸人才明显,很多基层医院面临人才储备困境。

穷了留不住人,没人则更穷,如此恶性循环之下,基层医院自然越来越“志短”、越来越穷,负债经营的不在少数。

要尽快出台具体措施保障基层医院正常运转的利好政策。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医院的基础设施,提高基层医院救助水平;改善基层医务人员的待遇,广泛吸收医学人才,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去工作,为基层医院定点培养医学类专业人才。彻底改变基层医院因缺医少药流失患者的现象。

3.把医联体内的对口帮扶落到实处

每年上级医院选派业务能力强、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务人员对口支援基层医院。

在确保支援工作的持续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同时结合晋升职称的相关政策,限令需要晋升的人员必须到基层锻炼,开展对口支援工作,承担基层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疗服务,同时开展临床教学和技术培训,提高基层医院的技术水平。

所以,怎样有效平衡好医联体内的利益分配,真正把分级诊疗落到实处,破解基层患者无序就医,为基层医院谋求发展,这些是需要我们探索的问题,也是各级政府需要思考的问题。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09-06/528105.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