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助力,成都人这样表达幸福生活

  • 2021-09-03 22:00:05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日前,全新出炉的《2020年全国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情况通报》显示,在全国110个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各项得分中,成都市公共体育质量满意度得分83.99分,位列各市第一。

城市体育巨变,宜居生活体现,成都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加强烈。来看看,在高质量公共体育服务助力下,成都人如何用运动表达幸福生活

市民在江滩公园内体验皮划艇。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这些变化

让运动打卡更加便捷

电子科大附小蓝水湾校区三年级学生小谢,刚刚度过了一个充满“体育味”的暑假。今年5月,免费对市民开放的府青运动空间,成了他暑假每天必去的运动打卡地。

“这里有两块迷你足球场,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3V3足球比赛。以前只能上学时在学校的足球场踢球,现在有了这个运动空间,和小伙伴随时来都行,非常方便!”住在府青路三段附近某小区的小谢,从下楼到足球场,只需要几分钟时间。

同样感受到变化的,还有市民周女士。她以前并不爱运动,但府青运动空间建成开放后,人气爆棚,每天下班回来看到这番热闹场景,也让她逐渐对体育锻炼产生了好感。

“现在每天吃完晚饭,我都会和爱人散步过来,骑一下健身单车,和大家一起跳跳舞,交交朋友。”周女士说,这种举步可就的健康生活,让成都人的幸福感变得更强。

每晚7点过,成都网红桥下运动场――府青运动空间都会迎来运动打卡高峰。在这片场地,小孩爬网梯、滑梭梭板、打乒乓球;年轻人打篮球、玩滑板;老人则骑健身单车、跳广场舞……形成一幅元素丰富的城市运动场景图。一个小小的社区运动角,激活了整座城市的运动活力。

成华府青运动空间

公共体育服务提升为市民的运动生活带来了切实变化。家门口运动空间这张大网,在成都越织越密。截止“十三五”期末,成都全市体育场地共建成5.5万个、总面积达3710万平方米。

今年,成都市体育局又提出新目标:要加快完善全市重大体育设施体系,促进体育赋能城市“金角银边”,积极打造家门口运动空间,推动体育设施由“节点布局”到“全域均衡”。

就在8月,成都市体育局发布了全国首个《家门口运动空间设置导则》,聚焦群众便捷化健身需求,为实施家门口运动空间建设提供工作指引。推动在公园绿地、废旧厂房、建筑屋顶、闲置边角地等植入体育设施,今年内成都将新增不少于50处家门口的“社区运动角”。

构建以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主体、体育公园为特色、多种形式灵活补充的“家门口”运动空间,成都正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健身“举步可就”。

成雅立交桥下的拾光公园

这些公园

让运动选择更加丰富

在成都,公园绿道、体育场馆,除了出游和观赛,还被赋予更多运动体验功能。打造公园城市体育健康脉动新场景,实现融体于绿、寓绿于体,推动“体绿”融合发展,是成都这几年体育建设重点工作之一。

自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以来,投入180多亿元新建改造了东安湖体育公园、凤凰山体育公园、高新体育中心等49个大运会场馆,各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稳步推进,位于天府奥体公园核心区的成都体院新校区“一场四馆”将于2022年底建成。届时,成都将拥有大型体育场馆31个,数量位列全国第五名。

凤凰山体育公园

其中,成都31个大型体育场馆中,近3年新建14个、改造11个,整体设施新、服务配套标准高,达到国际一流标准。直观体现出体育场馆建设的速度之快,变化之大。

体育场馆、体育公园的“批量制造”,也为成都市民带来观赛红利。在“相约幸福成都”系列赛事活动中,目前已有超过10万人次的市民在“家门口”的大运场馆免费观赛。

按照计划,大运会建成场馆,将向市民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成都市民不仅仅再是“看客”,而是真正成为赛场上的“选手”。数据显示,仅去年,成都公共体育场馆就已免费(低收费)接纳体育锻炼人数423.93万人次。

不仅如此,在麓客岛、江滩公园、江家艺苑这些网红体育公园,除了足篮乒羽、游泳健身等传统项目,成都市民还能体验沙排迷高、滑雪冲浪……解锁在成都的百种运动可能。

在成都江滩公园碗池滑板运动场内,一名教练指导小朋友练习滑板。新华社记者胥冰洁摄

再来说说绿道,近年来,成都在已建成的3689公里天府绿道植入体育设施近1300处。在绿道,不再只是单一的跑步、骑车,甚至还能体验水上运动。

同时,成都还创新公共体育服务,用科技赋能,推动健身设施“智能化”。例如,推广“互联网+”智慧绿道体育系统,多点布局安装二代智能健身器材,在洛水湿地公园、交子公园、府河摄影公园等市内多个新建公园内打造“智慧绿道・科学健身”示范段,满足3至80岁所有年龄段人群在不同时段的健身需求。市民只需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实现健身强度实时知晓、运动数据及时获取、身体机能自我检测。

江滩公园的智能健身单车

这些活动

让运动生活更加精彩

公共体育服务的核心是“服务”二字,成都如何做好“服务”?那就先让市民走出家门“动”起来,把全民健身活动氛围“造”起来。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09-03/52759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