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肾衰竭威胁的方法,肾友须知:保肾还需“三步走”

  • 2021-09-02 10:00:06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肾衰竭」这个词总是跟尿毒症、透析、难治愈等词联系在一起。处于肾病早中期的患者无时无刻不在担心肾功能的恶化、肌酐升高,可能会发生肾衰竭的危险。

慢性肾脏病发生肾衰竭的风险与多项因素相关,具体病理类型、病种、初始肾功能损伤程度、后期血压、尿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的达标率及一些严重并发症的稳定性等等。

导致肾衰竭发生的因素中,位居首位的就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类型的肾病。不过现在已经被糖尿病肾病反超,屈居第二位,但肾炎患病人群仍然较庞大。

早期表现为肾小球肾炎类型的病理类型常见的有IgA肾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等。对于不同类型的肾炎肾病,具体的控制方法会有差异。

但总体来说,保护肾功能是根本目的,肾炎早中期的患者需要按照三步走来防治:

第一步:严格抑制改善侵扰肾细胞的炎症因素

肾脏内的免疫炎症反应的发生是导致肾细胞损伤的根本原因。炎症因素的活跃是肾功能恶化的基础原因,造成肾小球的纤维化发展,致使患者体内蛋白质、水钠、红细胞等调节失衡,出现蛋白尿、潜血、水肿等症状。

因此治疗肾炎类型肾病首先要加强免疫炎症的抑制,基础治疗手段为免疫抑制剂有糖皮质激素,激素依赖的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类药,增强抑制炎症细胞合成代谢如药物(环磷酰胺、环孢素、他克莫司、雷公藤苷片及一些单克隆抗体等)。

普遍的疗法适用于多种肾炎类型,但也存在一定弊端:容易反复。为什么用激素易反复?

激素可以抑制肾脏内炎症反应,这样就意味着依赖的形成,如果减药或停药不当就容易炎症再次发生。炎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和身体的免疫系统相关及肾脏内部环境相关。当身体免疫力紊乱、肾脏内部组织结构受损后,激素只能发挥暂时抑制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已经被破坏的肾脏细胞、肾功能的平衡,就容易出现反复的情况。

而免疫抑制剂本身也具有降低免疫力的作用,因此在服用激素的过程我们也会用到部分中成药及中药来对患者免疫功及受损肾细胞进行恢复调节,但很多肾友都没有这方面治疗,导致病情不是很稳定。

第二步:及时纠正局部及全身症状

炎症反应的症状包括局部症状和全身性症状。肾炎发展过程中比较轻的阶段,肾功能损伤不是很严重,但身体症状却非常重。多数会出现蛋白尿、血尿等尿液局部异常症状,还有患者会出现眼睑及颜面部水肿,严重的会出现双下肢、腹部及全身性水肿。

这些症状的发生也会进一步损伤肾小球、肾小管及整体肾脏,加重代谢、排泄压力。

纠正蛋白尿、血尿主要是抑制炎症,第一步里面已经详细讲过,不多赘述。很多肾友可能更关心蛋白尿、血尿的症状,但对水肿的消除不是很重视。实际上水肿对肾细胞间隙及基底膜的修复影响也非常大。通常降低尿蛋白可以改善水肿,同时可以服用积极用利尿剂来调节体内水钠的情况。部分人早期没有重视水钠的调节,等肾功能损伤加重后,引起了严重高血压、血脂等问题才纠正,反而加剧了病情的恶化。

第三步:减轻肾脏负荷,保护剩余肾功能

有些患者常留言问:医生,尿蛋白转阴是不是肾病治好了?水肿消除是不是病情好转了?

其实尿蛋白、水肿、血尿的稳定性或完全稳定或恢复都是反映病情的好转,但要阻断肾衰竭的发生,我们不能单纯只看某一项或几项指标的稳定性。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防肾衰竭的最有价值的是肾功能的情况。

因此在指标好转后,还要密切关注整体肾功能的变化。其中减轻剩余肾脏细胞代谢过滤负担是保肾的第一要义。你想想之前有100万个肾单位可以干活,现在只剩80万个,肯定要省着用。

减轻肾脏负担,要关注肾小球灌注的情况以及内压变化,由于部分肾小球、肾小管纤维化硬化,毛细血管坏死,会导致内压升高。纠正肾内压可以使用RAS阻断剂药物,调节血液内血管紧张素来稳定肾内压,起到保护肾细胞延缓肾功能的积极作用,肾功能稳定了,尿蛋白、水肿等症状也会得到改善,继而形成良性循环,恶化风险显著降低。

(注: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09-02/52717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