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脊柱外科手术易埋潜在风险,智能机器人助推手术精准化

  • 2021-09-01 20:00:05    腾讯健康
  • 陈更
  • 健康

调查显示,每天使用电脑超过4小时,81.6%的人的脊柱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病变。记者从近日在线上召开的首届智能脊柱外科与手术机器人技术峰会上获悉,脊柱病人越来越低龄化,很多年轻人不过20多岁,却患上50多岁人得的病。与此同时老龄化的加剧也使需要脊柱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与会专家表示,传统的脊柱外科手术过于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术中扫描影像,面临着创伤大和术后恢复慢等诸多痛点,而采用智能手术机器人等微创手术同样可获得不亚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

传统手术存在不少盲区

作为人体第二条生命线,脊柱肩负人体躯干的中轴骨骼、神经传导的枢纽职责,包绕着复杂的神经和血管,其临床手术高复杂性与风险性对手术前中后影像印证、手术设备、术者经验与操作技术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邱勇教授表示,“传统的脊柱外科手术过于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和术中扫描影像,面临着创伤大和术后恢复慢等诸多痛点。以往的 ‘徒手操作’也存在较多 ‘盲区’,不仅埋下脊柱手术的潜在风险,从长远来看,临床治疗效果和医生人才培养更会因此大大受限。”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骨科邱勇教授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医疗健康相关支出的稳定增长促使患者对高质量医疗需求不断递增,传统的开放式手术治疗已无法满足骨科患者个体化治疗以及术后更好生活质量的需求。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与推动,脊柱外科手术的进一步可视化、精准化以及微创化的创新解决方案,是实现高质量医疗服务、满足患者需求的发展趋势。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周跃教授指出,与传统治疗手段相比,微创治疗能够明显缩小手术创伤,缩短恢复时间,降低综合医疗费用。并且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大多数脊柱手术都可以通过微创技术进行精细治疗,并得到不亚于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但事实上,在国内大多需内固定治疗的脊柱退行性病变患者中,仅有极少部分真正实现微创化。此外,受限于患者自身、各地医疗条件等因素,对于脊柱侧弯与骨肿瘤等高难度手术,国内仅有少数医院有能力开展。

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周跃教授

智能手术机器人已列为重点发展领域

在医疗领域,作为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重要硬件平台,手术机器人已成为医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手。“十四五”期间,智能制造和医药创新成为国家两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医疗机器人领域兼顾这两个重点领域,将是产业创新的突破点和医疗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着力点。《中国制造2025》更是将手术机器人列为重点发展领域。有研究报告指出,未来五年,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市场规模将以29.8%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4.1亿元。

实现全程可视化的机器人脊柱手术

尽管中国骨科已站上了智能化、精细化发展的快车道,但国内个体化医疗需求、医疗体系提质增效目标等现状对骨科创新速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化升级趋势显现。相比传统手术,凭借科技创新的优势,智能手术机器人将加速骨科医疗多维价值在患者、临床、医院乃至社会各处落地开花。在此次峰会正式上市的革新性脊柱外科智能导航机器人最新一代产品于今年4月正式在我国获批。与传统脊柱手术相比,MAZOR X通过AI术前手术计划、机器人术中精准操作、导航手术可视化等技术,辅助脊柱临床医师实现可预见、高精准、全程可视的高效手术目标。不仅提升了手术效率及操作的便捷性,更切实帮助医生突破了传统手术中的视野局限、操作盲区等“徒手操作”束缚 ,提升手术安全性和精准度。

脊柱外科智能导航机器人MAZOR X

邱勇教授表示,“目前现有的临床技术尚未能解决脊柱外科病人所面临的风险,特别是神经伤害风险。手术机器人可以针对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的手术方案设计,从而提高手术效率及安全性,缩短医生学习曲线,让更多年轻医生有机会实际参与到较高难度的手术工作中。这也进一步强化扩展了专业的医资力量,为骨科领域输送更多人才,提高骨科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采写:南都记者 曾文琼

实习生:何昕雨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09-01/52705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