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保证良好睡眠 宜食清热食物
- 2021-08-23 08:36:19 就医网
- 健康
来源/东方IC(下同)
处暑,是属于秋季的第二个节气。处者,止也,溽热的暑气至此才渐渐消退。所以,之前的立秋节气,尚与暑气为伍,有秋之名,而无秋之时。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符德玉指出,处暑时期,天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这期间,天气仍然较热,且雨水较多,湿热交蒸。如果脾伤于湿,不仅会出现饮食不化、脘闷嘈杂、恶心呕吐、腹痛便溏、不思饮食、体弱倦怠等症,还可能为咳喘病症种下病根。那么此时我们应该如何注意养生保健呢?
符德玉表示,“秋乏”会随着处暑的到来出现。此时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建议大家保证充足的睡眠,改掉夏季晚睡的习惯,以晚上10时前入睡最佳。这样可以让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尤其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会出现白天精神不佳而夜晚却难以入眠的少寐现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坚持午睡的习惯,即使睡不着,闭目养神也是对身体有好处的。
符医生还指出,处暑之际,早晚温差较大,应注意及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可减少使用空调,勤开窗通风,增加室内空气流动,减少细菌霉菌的滋生。
处暑时节,宜多吃些滋阴润燥、酸性的食物,如梨、冰糖、橘子、山楂、青苹果等。同时还适宜进食清热安神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适当煮些绿豆汤、绿豆冬瓜汤、绿豆百合粥、绿豆薏米粥等。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但在不同的季节也需要注意调整运动的方式及强度。处暑前后可以选择散步、骑车、体操、慢跑、跳绳等运动,运动程度以全身稍微出汗即可。运动的同时可适度晒太阳。晒太阳的时间宜选择在傍晚,每次半小时左右,晒太阳时应选择避风处。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和晒太阳,可以感受到室外阳光空气的抚慰,提高人体对氧气的利用能力。慢跑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肺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可根据自己体力,跑速自定,跑程不限,每次40分钟左右。
符德玉还提醒,气温逐渐变冷,会引起外周血管痉挛收缩,使血压升高。不可盲目加减药物,应在严格监测血压的情况下规律服药。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营养科副主任医师马莉推荐了三道处暑食谱:
南瓜米糊
原料:南瓜100克,小米30克。
制作方法:南瓜去皮切丁,小米洗净,豆浆机中加入南瓜、小米。加入水在水位线之间,插上电源,按下米糊键听见“滴滴”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温补五脏。
鲜贝青豆蘑菇丁
原料:新鲜鲜贝200克,蘑菇3朵,青豆15克,植物油、小麦面粉各60克,蒜3瓣,精盐和香油各少许。
制作方法:把蘑菇切成丁,蒜切成片。鲜贝洗净,沥干,用香油和面粉上浆。热锅热油,下入鲜贝煎成金黄色。将剩下的植物油烧至七成热,下蒜片翻炒。放入蘑菇丁、青豆,加入精盐,调入香油,再次翻炒均匀。最后浇在鲜贝上即可。
功效:安心神、健脾胃、养肝脏,秋季食用有强壮筋骨的作用。
百合银耳莲子汤
原料:干百合100克,银耳一朵,干莲子75克,冰糖75克。
制作方法:百合、银耳浸水一夜后,冲洗干净。莲子浸泡4小时,冲洗干净。将百合、银耳、莲子置入清水锅内,武火煮沸后,加入冰糖,改文火续煮40分钟即可。
功效:清肺润燥,安神养心,健脾和胃。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jiankang/2021-08-23/52498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 国家卫健委通报近期在院新冠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数2023-01-15 18:00:17
-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通电话2023-01-15 18:00:17
- 寒潮蓝色预警:江南华南等地部分地区降温将超8℃2023-01-15 18:00:17
- 2023年春运第8天共发送旅客4226.8万人次2023-01-15 18:00:17
- 春节返乡不做好这几件事,很容易加大新冠中招概率!2023-01-15 17:10:45
-
70岁以上老人核酸检测费用多少 新规定明天起不做核酸了吗
2022-11-07
-
烟台今天已封闭的小区 烟台现在封闭小区名单有哪些
2022-10-12
-
张家界桑植新娘吴梅婚纱照事件完整版 看女主出轨聊天内容视频
2022-11-11 14:27:00
-
目前南岸区及江北封闭小区名单有哪些 看最新封控通告
2022-11-11 14:49:26
-
无人售货机功能(无人自动售货机操作方法介绍)
2022-07-27 08:41:09
-
科兴集团国企还是私企?董事长是陶晓明吗
2022-04-26 17:23:14
-
国际学术期刊发文证实: 预防服用连花清瘟可降低新冠阳性率和发热率
2022-03-08 09: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