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的临床配伍应用

  • 2021-11-22 13:35:22    网易
  • 小关
  • 中医

  茯苓味甘淡性平,淡渗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可治脾虚不运之水肿、痰饮、食少、便溏及心神不安等证。

  1、茯苓配白术:健脾利水

  白术甘温,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茯苓味甘,健脾淡渗利水。茯苓偏于利水、白术偏于健脾,合用补泻并行。补则健脾助运,使化湿运积有权,用治脾虚不运之食少、发渴、饮食伤泻及脾虚盗汗等证。泻则增强利水祛湿之功,用治湿泻、水肿等证。

  2、茯苓配猪苓:淡渗利水

  二药皆味甘气淡,茯苓健脾利水、可补可利。猪苓偏走肾经,虽无茯苓之补而渗利之功大焉。二者相须为用,则利水渗湿之功更峻,多用于治疗水肿、泄泻。

  3、茯苓配升麻:升阳利水

  升麻甘辛升散可升举清阳,与茯苓配伍升降相因,而成升阳利水之方。可治清阳不升.水浊内盛之证。如:《医学心悟》茯苓升麻汤治孕妇转脬、小便不利。以升麻升举清阳、托举胎气,茯苓下泄水湿以利小便,二药相伍共协升上泄下、升阳利水之功,实乃升利并用之法。

  4、茯苓配杏仁:宣肺利水

  杏仁苦温、宣肺降气,可使肺之上源得清、水道通调、水液下输膀胱。茯苓味甘健脾,能使水之枢纽畅 利水液转输下行。二药之中杏仁宣上、茯苓泄下,共成宣肺利水之方,可治饮停胸间之胸痹、水肿等证。如《金匮要略》茯苓杏仁甘草汤,以茯苓、杏仁为主药对以宣肺蠲饮,佐甘草补中,可治饮邪上盛之胸痹、气塞之证。

  5、茯苓配桂枝:通阳化气利水

  桂枝辛甘大热,茯苓伐肾邪、利小便。二药相伍,一则辛甘与淡渗相协,能通阳化气利水,主治水湿、停饮之证。二则桂枝之辛温可助心阳,茯苓之淡渗可伐肾邪,二药相配,则能平冲降逆、交通心肾,可治肾邪上逆之奔豚、心动悸等证。

  《金匮要略》以苓、桂配伍为主药对组成四方,即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苓桂术甘汤、桂苓五味甘草汤、桂枝茯苓丸,这四方共同之处,皆以桂、苓为主药对通阳化气利水。

  6、茯苓配五倍子:利湿固精

  五倍子酸、平,涩精止遗,茯苓淡渗利水,二药相合,一涩一利、相反相成,能分清利浊,故可治水湿不化、清浊不分之白浊、遗精等证。如《医宗必读》倍苓丸,二药合方,用治肾虚不固之遗精等。

  7、茯苓配黄连:清热除湿

  黄连苦寒降火、清热除湿,可导心火下行。茯苓补脾宁心、利水渗湿,两药共伍,上可补脾宁心、下可清泄小肠之火,使心肾相交、水火既济,主治心火独 盛、心肾不交之小便白淫、心头汗出、消渴等证。如《圣济总录》黄连丸,二药相伍成方治小便白淫。

  8、茯苓配吴茱萸:温中化湿

  吴茱萸辛、苦而温,入肝、胃经,能温中下气、理气燥湿。与茯苓配伍,则辛甘助阳、温化寒湿,使脾阳健运、阴湿得除。又能理气化湿、降逆止呕,主治寒湿内盛、痰饮上逆之证。如《鸡峰普济方》茯苓丸,二药合方治饮湿。《济阴纲目》二仙丹,二药配伍之对药方治痰饮上逆之不思饮食、头目昏眩、小便不利。此外,茯苓尚可与小茴香组成对药方以温化寒湿,如《续刊经验集》苓香丸治肾积奔豚。

  9、配半夏:燥湿祛痰

  半夏辛温气燥,主入脾、胃经,能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茯苓健脾利水,二者配成对药方,则成燥湿化痰降逆之功,可除中焦痰湿,主治湿阻中 焦、痰饮上逆之吐呕、但头汗出等证。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汤、半夏厚朴汤等。

  10、茯苓配泽泻:淡渗利水力道更大

  泽泻消水、逐膀胱三焦停水。茯苓利小便。《金匮要略》中以茯苓、泽泻相配的方剂有:肾气丸、猪苓汤、茯苓泽泻 散、当归芍药散等,取的是二药淡渗利水、开通水道之力更大之意。

  11、茯苓配知母:宁心安神

  此种相配者仅见于酸枣仁汤证,主治因肝阴不足,心血亏虚而致“虚劳虚烦不得眠”。方中茯苓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清热,二药相伍为臣药,可除烦清热,治疗此症。

  12、茯苓配芍药:益阴养血利水

  白芍味苦、酸、甘而性微寒,归肝脾两经,入肝经养肝之阴血而柔肝泻肝,缓筋脉之拘急而止痛。《神农本草经》又言其“利小便”。《本草衍义》引李东垣语:芍药能行诸湿而益津液,使小便自行,非本通行之药。淡渗利湿之茯苓与白芍相配,则利小便之力益彰,又不伤阴。如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治汗下伤阴、又有水饮内停、郁遏太阳经气,并伴小便不利诸证。

本文地址:http://www.bx9y.com/hangye/zhongyi/2021-11-22/557097.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