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导致的

血小板低的原因较多。

1.生成减少:如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像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破坏过多: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会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

3.消耗过度:常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

4.分布异常:肝硬化等导致脾肿大时,大量血小板会滞留在脾脏,引起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

此外,一些药物的使用,如化疗药物,也可能造成血小板降低。如果发现血小板低,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由于血小板的数量减少或血小板的功能衰退,导致止血栓形成不良和出血。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三种,主要病因是脾脏阻留增加、血小板的生成减少或者血小板破坏增多。

1.脾脏阻留:许多引起脾肿大的疾病,可出现脾脏对血小板阻留作用增加的情况。比如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由于血小板被脾脏大量阻留,造成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由脾脏阻留导致的血小板减少很少引起出血。肝功能正常的患者,脾切除可以纠正血小板减少。

2.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是由骨髓生成的,所以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骨髓疾病可引起血小板生成障碍,使血小板生成减少。

3.血小板破坏增加:感染、药物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引发的免疫反应,可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破坏增加。

如患有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机体内产生了自身抗体,它可损伤巨核细胞或抑制巨核细胞释放血小板,造成血小板生成不足,还可使血小板致敏使其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过度破坏。

在日常生活和调理中,患者应多注意休息,作息要尽量规律,饮食要营养均衡。同时应听从医生的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和用药。

血小板减少可能是遗传性或者获得性。

1.遗传性:主要见于Wiskott-Aldrich综合征、Trousseau综合征、地中海血小板减少症伴巨大血小板、May-Hegglin异常、慢性单纯性血小板减少伴巨大血小板、Alport综合征、Chediak-Higashi综合征、Fanconi贫血、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失(TAR)综合征、灰色血小板综合征等。

2.获得性:造成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可能是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等。

(1)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药物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周期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管瘤-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

血小板过低会导致继发性出血,患者会出现皮肤黏膜的瘀点、瘀斑,牙龈出血,严重者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和内脏出血,所以发现血小板减少时应尽快就医,

建议患者就诊正规医院,完善检查明确病因,在医师指导下接受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hangye/zhishi/2025-01-03/710231.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

文章排行榜

  • 周排名
  • 月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