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老老人”与失能群体 北京养老立法瞄准“刚性需求”

  • 2025-04-28 08:39:05   
  • 李明朝
  • 养老

  北京商报讯(记者 张茜琦)以“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为重点,明确各部门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以法规形式破解养老服务领域痛点难点堵点……4月2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北京市人民政府2025年立法工作计划。会上,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杨志伟就《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立法工作情况进行介绍。今年,《条例》草案起草工作正式启动,计划2026年提请市人大会议审议。

  据悉,截至2024年底,我市常住老年人514万人,占比23.5%,已经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随着老年人口总量快速增长,高龄、失能老年人规模持续扩大,老年照护、就医、助餐等刚性需求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发展多层次、精准化的养老保障体系和服务供给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为此,《条例》立法思路主要围绕四个方向展开。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老年人需求。以“老老人”和失能失智老年人为重点,聚焦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助餐助急等最突出需求,通过立法强化兜底保障,为老年人提供贴心、便捷、专业的养老服务。同时,着眼于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切实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是坚持系统观念,强化协同联动。坚持政府、社会、市场、家庭各尽其责,明确各部门在养老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分工,打破部门之间壁垒,促进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推动形成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良好工作格局,实现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整体优化与高效运行,确保各项养老服务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三是坚持问题导向,解决实际困难。紧紧围绕本市养老服务工作面临问题,如城区与郊区养老服务设施错配、普惠性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医养结合水平有待提升等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根源,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法规条款,以法规形式破解养老服务领域痛点难点堵点,为养老服务工作提供支撑保障。

  四是坚持首善标准,彰显首都特色。立足首都战略定位,充分借鉴外省市养老服务经验,结合本市丰富资源优势,高标准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力求在养老服务的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等方面,打造具有首都特色的养老服务品牌,展现首都养老服务的良好形象。

  同时,杨志伟表示,客观来看,我市养老服务发展还面临诸多难点问题,如养老服务供需错配、养老服务人才短缺、医养结合有待深化、综合监管需要加强等,亟需通过地方立法予以破解。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hangye/yanglao/2025-04-28/72674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