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心律失常“阴霾”,中医专家支招“养心护心”

  • 2023-08-30 10:15:26   
  • 李明朝
  • 独家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几乎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据《中国心血管健康疾病报告》显示,心血管疾病的患病人群已经达到了3.3亿人。对很多人来说,在心血管疾病方面最担心的就是心律失常。有调查显示,每4人中就有1人发生心律失常,并且发生心律失常的人群日益年轻化,让人们感到“忧心忡忡”。

  那么心律失常发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哪些人群容易发生心律失常?又该如何科学防治?6月21日,国家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国家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严冬教授做客新华日报健康客户端《心脑健康科普大讲堂——养心护心,远离心律失常》专家访谈节目,为大家提供一份权威专业的养心护心“防病攻略”。

http://img.danews.cc/upload/images/20230830/719ba6de1217364be448a5b0c6591ed6.jpg

  心律失常,“藏”在心跳里的隐患

  心血管疾病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不断发生发展的,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心血管事件链”,从“三高”这一危险因素开始,心血管疾病会逐步发展。首先三高因素损伤血管,冠状动脉出现斑块,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心脏供血发生异常,影响传导系统继而出现心律失常;疾病进一步发展到终末阶段,就会发生心力衰竭,最终导致死亡。而心律失常,则是心血管事件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严冬教授指出,心律失常通俗来讲就是心脏跳动失去原有的节律和频率,不再按照原来的规律跳动。正常人的心跳应该是节律整齐的,频率在每分钟60至100次,当心跳的频率过快或过慢,或心跳的节律不规律时,就是发生了心律失常。很多心律失常患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较轻,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会出现心慌,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头晕、黑蒙、晕厥甚至猝死等。

  “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作息不规律的亚健康人群,超负荷工作的运动员,或缺乏运动的人群,或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的患者,或有心脏病的人群,都是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严冬教授强调,心律失常也越来越青睐年轻人,特别是20岁—45岁的白领,他们工作压力大,且熬夜加班已经习以为常。时间久了不少人会感觉心慌、手发抖,经心电图检查后被确诊为心律失常。另外,更年期女性也是心律失常的高发人群,很多女性在更年期会感到烦躁、胸闷、心跳加速。

  科学治疗心律失常,中医药优势凸显

  “如果出现心慌,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等症状,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严冬教授特别指出,药物治疗有两大类,一类是西药,一类是中药。西药抗心律失常有一定疗效,但是它同时也存在导致新的心律失常的风险。对于快速的心律失常,服用西药之后心率可能会减慢,但是对于非常慢的心律失常,反而会加重慢性心律失常。

  中医药在防治心律失常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与西药相比,中药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合调节的治疗特点,能够弥补西药治疗领域的不足和缺陷。

  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参松养心胶囊,就具有“整合调律”的独特优势。它可以调节引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钠、钙、钾心脏离子通道,调节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有效治疗室性早搏,减少室性早搏频次,并且对房早、室上速、房颤等也有较好疗效,并能消除失眠、心慌、气短、乏力等心律失常症状

  同时它也能改善引起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功能,改善心脏传导,对心动过缓、传导阻滞、慢快综合征等也具有较好疗效。这无疑填补了该领域药物治疗的空缺,并且体现了双向调律、既能治快又能治慢的整体调节优势。

  入秋之后,早晚温差比较大,在天气骤冷的情况下,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容易出现心慌、气短、呼吸不畅等心律失常的症状。严冬教授强调,既要注重心律失常的治疗,更要注重预防,在日常生活中应合理饮食、戒烟酒、保持情绪稳定,做好心脏防护措施,当“心”心律失常的发生。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dujia/2023-08-30/655556.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