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企业“同质化”加剧 源头创新才是出路

  • 2023-03-31 14:47:56   
  • 李明朝
  • 独家

  3月29日,由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在苏州举行,业界人士对生物医药企业如何度过融资寒冬、如何开展创新研发展开热议。

  对此,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颕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过去一段时间,一二级医药市场都感受到一定的压力,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频率、IPO数量都有所下降。原因主要是:一是新冠疫情让医疗健康行业潜力加速释放。同时,企业上市后盈利能力和研发进展不足,出现破发、估值回调的现象。二是中国医药企业的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一方面我国基础研发能力相对薄弱。另一方面,药物研发的同质化非常严重。在医保谈判、药品集采常态化大背景下,同质化竞争一定会给企业估值和定价带来影响。

  投资更趋谨慎

  近两年来,医药生物的融资寒冬备受关注。这从上市融资的数量可窥一斑。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截至3月30日,按照申万医药生物行业分类,A股有6家公司成功上市;而2022年第一季度,16家公司成功上市;2021年第一季度,12家公司成功上市。

  此外,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频频出现破发更加剧了对资本寒冬的担忧。与此同时,一些生物科技公司采取了砍掉研发管线、出售厂房等措施以回笼现金流。

  对于医药生物行业的资本市场表现,梁颕宇介绍,当下医疗健康整体的投资节奏是放缓的,过去一年很多的同行都是在“躺平”,但并非市场没钱了。很多投资机构持币观望,决策变得更为谨慎。

  2023年,医药生物行业能否迎来回暖引发讨论。

  华盖资本创始合伙人、董事长许小林介绍,2022年,资本市场对医药行业的配置来到了最低位,但是今年一季度二级市场的资金不断地增加对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仓位。“经历这么大波幅的调整,让市场马上起来很困难,需要有一个出清的过程。医药生物行业不太可能出现报复性的反弹,应该是一个理性或者是相对慢的回归。”

  “伴随市场的回调,今年以来市场信心和投资者出手的节奏都有所增强。”梁颕宇表示,但是还是建议生物医药企业能够做好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准备,至少在未来的两、三年,甚至三、四年要具备良好的现金流。

  一位不愿署名的投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生物医药的估值波动是市场的正常表现,当市场过热时会催生泡沫,当市场被低估时资本也会回流,目前资本仍看好行业发展的趋势。

  研发创新步入新阶段

  随着资本寒冬的到来,以及政策的引导,国内医药创新研发已经进入新一轮关键发展期。当下,我国医药研发药品仍以me-roo、fastfollow产品为主,也出现了靶点扎堆、部分产品竞争激烈的局面。如何实现进行医药研发、实现源头创新,成为行业普遍关心的话题。

  君实生物CEO李宁表示:“资本寒冬更加深刻体会到什么是真正的源头创新。原创的技术和靶点变得更加重要。”不过,在李宁看来,me-too产品还是很有必要推进开发,但要有自身特色,比如说安全性、有效性、剂型、给药方便程度,甚至是价格。Me-too产品有特色才能走出去。

  对此,李燕认为,源头创新对医药产业的意义体现在能否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以及是否有全球竞争力。总体来说,目前我国的源头创新所占比重和质量都没有达到预期,但源头创新只是创新的一个方面,创新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临床需求,而差异化的出发点也是围绕这个需求来开展。

  梁颕宇向记者介绍,在政策指引、医保降价等压力下,中国创新药企业也开始寻找差异化的竞争优势。第一个就是创新靶点前移。第二个是技术平台的差异化。“从我们的角度,还是很看好科技和医疗的相结合的模式。”

分享: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dujia/2023-03-31/634290.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健康快报
7*24小时快讯
健康图文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