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医疗机构外包科室成为坑民陷阱

  • 2025-04-08 08:54:47    北青网
  • 李明朝
  • 产业

  唐传艳

  近年来,医保大数据监管取得显著成效,但仍有个别医疗机构招揽、利诱群众通过虚假诊疗、虚假住院、虚增耗材等方式骗取医保资金,浑水摸鱼,专挑“易感”群体下手,外包科室伪造病历成诈骗温床,披慈善外衣“拆灯泡”规避检查。浙江省绍兴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期审判的一起案件中,一名“游医”违规承包民营医院眼科,靠“下乡义诊”等活动诱骗农村参保老人接受白内障手术,短短5年间套取医保基金3000余万元。(4月7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此案中,外包科室的医务人员想尽办法坑民并骗保,其手段极为卑劣。他们通过虚假诊断、篡改病历、诱导手术等方式,将患者视为敛财的目标。尤其是,他们通过伪造视力数据,不管视力好坏一律将老人推上手术台,使得很多没有患病的村民白挨了一刀。这不仅涉嫌医疗欺诈,还带有故意伤害的成分在内。并且,这些医疗骗子还举办“庆功宴”,其气焰之嚣张可见一斑。

  一些医院的外包科室,是滋生此类乱象的温床。一些民营医院为追求经济效益,将科室外包给无资质的第三方,导致医疗质量失控、监管责任模糊。对外出租和承包科室的医院通常只是收钱了事,双方属于合作关系,而非上下级管理关系,医疗监管与质量监控就无从谈起。这种“以包代管”的模式不仅起不到内部监督的作用,还给医疗违法行为提供了掩护,让承包者肆无忌惮地突破底线坑蒙拐骗。

  外包是一种常见的市场行为,不少企业都喜欢采用外包模式。但医疗关系到健康与生命,外包模式不适合于医疗领域。为此,《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医疗机构不得对外出租、承包医疗科室。然而现实中,此类现象仍时有耳闻。有些民营医院搭建起一个架子,然后采取“招商”的模式经营,所属科室全部外包。法律条文若不能转化为实际约束力,就会形同虚设。尽快遏制出租和承包科室行为的多发势头,已成当务之急。

  患者对于外包科室更要保持警惕。这类科室常以“免费治疗”“超级低价”等噱头来吸引患者,但背后却通过过度医疗、虚增项目等手段牟利。有些出租承包的科室甚至宣称“看病不要钱”“住院发补贴”,其实是通过欺诈骗保获取暴利。一些防范意识较差的老人,极易上当受骗。还有不少患者误以为他们是在做好事,进一步为这类违法行为打掩护。患者要认清这类行为的本质,一旦发现存在出租和承包科室现象,不仅要迅速终止就诊,而且还要果断举报。

  医疗机构外包科室值得高度关注。终结这一乱象,既需要刚性监管,也需要医疗行业自律和民众积极配合。唯有法律利剑高悬、监管不留死角、医疗机构坚守依法行医底线、广大民众擦亮双眼,才能尽快填平外包科室这个坑民“深陷阱”,进一步守护好民众的生命与健康安全。

本文地址:http://www.cnzhilian.com/chanye/2025-04-08/722908.html

友情提示: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且不构成任何建议,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如果读者发现稿件侵权、失实、错误等问题,可联系我们处理

专题
热榜